1.综合题- (共3题)
1.
下面是某班级开展的“近代历史小论坛”的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什么?该事件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什么?该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3)1905年孙中山领导成立了哪一革命组织?并将该组织的纲领阐发为哪三大主义?
(4)通过以上学习,你认为当代中学生应该有哪些使命感?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什么?该事件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什么?该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3)1905年孙中山领导成立了哪一革命组织?并将该组织的纲领阐发为哪三大主义?
(4)通过以上学习,你认为当代中学生应该有哪些使命感?
2.
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请回答。
(1)这个奋斗目标是哪一年确立的?
(2)通过这一奋斗目标的是哪次会议?
(3)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什么?
(4)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有什么变化?
(5)这次会议确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6)在这次会议上产生的党的领导机构叫什么?谁当选为这个机构的书记?
(7)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有哪些人?
(8)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这个奋斗目标是哪一年确立的?
(2)通过这一奋斗目标的是哪次会议?
(3)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什么?
(4)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有什么变化?
(5)这次会议确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6)在这次会议上产生的党的领导机构叫什么?谁当选为这个机构的书记?
(7)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有哪些人?
(8)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材料二1957—196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尽管发生了严重失误,但仍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材料均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1)依据材料一,概括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的“严重失误”主要指的是什么?为纠正“失误”,党中央在1960年提出了什么经济方针?由此,你获得了哪些认识?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材料二1957—196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尽管发生了严重失误,但仍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材料均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1)依据材料一,概括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的“严重失误”主要指的是什么?为纠正“失误”,党中央在1960年提出了什么经济方针?由此,你获得了哪些认识?
2.选择题- (共19题)
4.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
D.提出“修约”,扩大侵略 |
5.
以下所述史实不能佐证“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的是( )
A.中国的首都多次被侵略者占领 | B.《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
C.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新派变法图强 | D.《辛丑条约》允许外国驻兵 |
6.
以下所述史实不能佐证“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的是( )
A.中国的首都三次被侵略者占领(1860·北京/1900·北京/1937·南京) |
B.《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
C.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新派变法图强 |
D.《辛丑条约》签订后,北京东交民巷划为外国“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 |
9.
我国当代一位著名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右图所示遗址是中国近代屈辱的见证,它曾经遭受了火劫、木劫、石劫、土劫”四次大灾难。其中“火劫”发生在()


A.中英鸦片战争期间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
10.
《二十八年海战史》称:“7点45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开炮。(我)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炮向济远轰击。”材料描述的场景发生在( )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第二次鸦片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9.
1919年6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为要求条件。”对材料所述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
①“风潮”指五四运动
②运动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而爆发
③这场运动扩展到上海,得到各阶层的支持
④这场运动最终取得胜利
①“风潮”指五四运动
②运动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而爆发
③这场运动扩展到上海,得到各阶层的支持
④这场运动最终取得胜利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