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75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5/4/8

1.综合题(共1题)

1.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夫取士必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实效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摘编自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书》
材料三:2012年,日本政府不顾历史史实,对钓鱼岛进行购买,使其国有化,引发了中国全国规模的抗议活动。中国一些网民在网络上发表了以下观点:总有一天,当解放军的皮靴踏上本州岛,战机飞过富士山,曾经繁华的东京变得像当年的南京一样的时候,我们才算一劳永逸的解决掉这个世代仇视中国的民族。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2分)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这次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至少说出2点原因,4分)
(2)图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2分)这次战争中国战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至少说出2点原因,4分
(3)材料三是一些中国网民的观点。请你就这些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谈谈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是什么?(4分)

2.选择题(共16题)

2.
“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主要是指(  )
A.华东地区B.华北地区C.平津地区D.东北地区
3.
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香港岛B.广州
C.台湾D.库页岛
4.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提到中国近代的一场战争,说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和角逐。……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5.
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辛丑条约》的签订B.中国人民不再反抗外来侵略
C.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同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
2007年“两会”的主题叫“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  )
A.孙中山B.李鸿章C.***D.邓小平
7.
李鸿章认为“西洋方圆千里,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洋税。”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仿效西方这一做法而采取的措施是
A.创办军事工业B.筹建新式陆海军
C.发展民用工业D.派遣留学生
8.
“朕思考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不去守旧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则不能变法,但是皇太后不以为然。”材料中的“朕”应是(   )
A.道光帝B.咸丰帝C.同治帝D.光绪帝
9.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你认为把皇帝拉下马的是下面哪一个人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10.
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浴血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
A.东京B.广州
C.武昌D.南京
11.
***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
A.民主和科学B.维新变法思想
C.民主革命思想D.传统儒家思想
12.
从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言课本一律废止。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D.戊戌变法
13.
在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合理要求,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
C.洋务运动D.维新变法运动
14.
下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抗日战争的爆发
C.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
D.解放战争的胜利
15.
“大家到这所学校来,不仅知道枪是怎样放法,而且要知道要向什么人放。”说明黄埔军校最大的特点是
A.国共合作后建立的革命军校B.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
C.设备先进的近代化学校D.培养将军的摇篮
16.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逼蒋抗日B.联蒋抗日
C.反蒋抗日D.杀蒋抗日
17.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该“制度”被废除是在
A.“太平天国”时B.戊戌变法时
C.辛亥革命时D.清朝晚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