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74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3

1.综合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与抗争。某校八年级黎明同学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一起进行探究。
“自救之路”
材料一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京城火器营,尤宜先行学习炸炮,精益求精,以备威天下、御外侮之用。”
材料二李鸿章又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
“维新之路”
材料三(1898年)光绪下旨:“商务为富强要图,自应及时举办……著各省督抚。督率员绅认真讲求,妥速筹办”“富强至计,首在鼓励人才,各省士民著有新书,及创行新法,制成新器,果系堪资实用者,允宜悬赏以为之劝,或量其材能,试以实职……给以特赏以昭激励”。
“共和之路”

(1)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李鸿章分别提出了学习西方的什么主张?有什么具体表现?(各举一例)
(2)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戊戌新政的内容。
(3)请你写出辛亥革命的两个重要成果。
(4)阅读完上述材料,请概括出中国近代化道路的特点。

2.选择题(共31题)

2.
王鑫同学在《戊戌变法》的课本历史剧中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他应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
3.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什来自中国的画卷临摹品,它的原作创作于东晋,体现了“以形写神”的特色。该画卷临摹品曾收藏于圆明园,在1860年的一场战争中被劫掠,后辗转流落至大英博物馆。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的网上答题,她需回答的问题是“当历史进人19世纪,清政府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军事较量是什么?”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A.中英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
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击毙的洋枪队头目是( )
A.戈登B.华尔C.义律D.西摩尔
6.
明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已经有了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但是具有诱发作用的鸦片故争往往被确定为中国进入近代的起点,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的规模大时间长
B.中西方之间开始文化交流
C.中国出现近代化生产方式
D.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7.
下面是近代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年代尺,其中沙俄制占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阶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指示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以上材料表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谋求鸦片贸易合法化B.进一步修改殖民条约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割占更多的中国领土
9.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翻。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关天培B.林则徐C.邓世昌D.李秀成
10.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
11.
下列历史事件中,与列强入侵北京城有关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②④
12.
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以下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略从商品入侵转变为资本入侵
C.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13.
下图的雕塑是某地广场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景点。据此判断,与该雕塑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1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6.
“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图占据,三海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历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则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发动的哪一次侵华战争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7.
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空白方框处应填(  )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
18.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就是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那么,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  )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B.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C.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19.
在维新变法的诸多措施中,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的是(  )
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训练新式军队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开办新式学堂
20.
下图反映了戊戌变法的哪一举措?(  )
A.裁撤冗官冗员
B.训练新式军队
C.改革财政
D.创办京师大学堂
21.
有一枚发行于中华民国十八年的银元,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枚银元应发行于(  )
A.1918年
B.1927年
C.1928年
D.1929年
22.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而戊戌变法的参与者谭嗣同临终愤慨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这两个不同的事件却有着相类似的结局,主要说明(  )
A.他们失败的相同根源在于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B.他们都没有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
C.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D.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和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23.
2016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5周年,如果以“追寻共和足迹”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素材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成立中国同盟会
②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③发动武昌起义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⑤建立兴中会
A.①②④⑤③
B.②①④③⑤
C.⑤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⑤③
24.
词汇在各大媒体的曝光事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几组词汇中,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中国各大报刊上的是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
B.民国.孙文.共和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教国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
25.
下列一系列革命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的是( )   
①五四运动    ②京汉铁路大罢工 ③洋务运动
A.①②③B.①②
C.①③D.②③
26.
下图中的人物没有直接参与下列哪一项活动
A.成立兴中会B.成立中国同盟会
C.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D.明确提出三民主义
27.
袁世凯暗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后,孙中山发动了
A.护国运动
B.二次革命
C.护法运动
D.中华革命党的起义
28.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巨变”,“巨变”是指辛亥革命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D.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9.
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革命组织机关刊物的书影,该组织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强学会
D.同盟会
30.
中国近代化起步的主要标志是(    )
A.鸦片战争的发生B.中华民国的建立
C.洋务运动的开展D.戊戌变法的兴起
31.
之所以把洋务运动看做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主要是因为( )
A.是在内忧外患时出现的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使部分企业开始采用机器生产D.它向西方学习
32.
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约法》B.《中华民国宪法》
C.《钦定宪法大纲》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3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