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3题)
2.综合题- (共2题)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的中国,在屈辱中呻吟,听,那是英国发起的炮声,隆隆炮声打开了近代中国的大门,南京江面上屈辱的条约抒写了历史的疤痕,看,又来了,那些强盗,他们在圆明园犯下了文明史上“亘古未闻”的罪行,还有那趁火打劫着,厚颜无耻地割占着中国的大片领土,悲剧啊,并未停歇,甲午黄海海面上的悲壮和新的不平等条约,让中华民族终于群体觉醒,而腐朽的清王朝,已彻底走向没落,屈服于八国联军的淫威,成为名副其实的傀儡。
(1)诗歌中英国的炮声,指的是哪场战争?“南京江面上屈辱的条约”指的是哪一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有何影响?
(2)“那些强盗”指的是哪两个国家?“趁火打劫”是指哪个国家?
(3)“甲午黄海海面上”哪一民族英雄悲壮殉国?“新的不平等条约”指的是什么?
(4)哪一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傀儡”?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近代的中国,在屈辱中呻吟,听,那是英国发起的炮声,隆隆炮声打开了近代中国的大门,南京江面上屈辱的条约抒写了历史的疤痕,看,又来了,那些强盗,他们在圆明园犯下了文明史上“亘古未闻”的罪行,还有那趁火打劫着,厚颜无耻地割占着中国的大片领土,悲剧啊,并未停歇,甲午黄海海面上的悲壮和新的不平等条约,让中华民族终于群体觉醒,而腐朽的清王朝,已彻底走向没落,屈服于八国联军的淫威,成为名副其实的傀儡。
(1)诗歌中英国的炮声,指的是哪场战争?“南京江面上屈辱的条约”指的是哪一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有何影响?
(2)“那些强盗”指的是哪两个国家?“趁火打劫”是指哪个国家?
(3)“甲午黄海海面上”哪一民族英雄悲壮殉国?“新的不平等条约”指的是什么?
(4)哪一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傀儡”?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派别的活动?他们的探索活动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二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
(2)材料二中为实现“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其结果如何?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这场革命的领导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方面来分析材料二关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两面大旗?什么杂志成为这次运动阵地?
材料一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派别的活动?他们的探索活动有何积极作用?
材料二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
(2)材料二中为实现“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其结果如何?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这场革命的领导者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方面来分析材料二关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两面大旗?什么杂志成为这次运动阵地?
3.选择题- (共17题)
7.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这一变化与哪国有关( )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美国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美国
8.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下图中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C.左宗棠收复新疆 |
D.八国联军侵入北京 |
10.
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1.We arrived at the park in early morning.(对划线部分提问)
{#blank#}1{#/blank#} {#blank#}2{#/blank#}you{#blank#}3{#/blank#}at the park?
12.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深刻创痛、空前的民族危机,把中国人民惊醒了。”以下关于“中国人民惊醒了”的表述,错误的是
A.台湾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运动 |
B.地主阶级开始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
C.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 |
D.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 |
13.
“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材料中提到的先生是( )
A.谭嗣同 | B.孙中山 |
C.*** | D.邓小平 |
21.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3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