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723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8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与这场“谈判”相关的战争是什么?中日双方的谈判最后结果如何?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同时,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是如何领导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
材料三 七七事变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3)根据材料三,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人民能够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原因。
材料四 日本右翼分子组成的“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把侵略中国说成是“进入”中国,竭力否认侵华事实和罪行。日本首相也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
(5)通过材料四,你觉得中国应该怎样处理中日两国关系?
2.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历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进步、成熟的重要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天辟地)
材料一 

中共一大会址
(1)请说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此事件对中国革命有什么影响?
(艰难探索)
材料二 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

——***

(2)材料中“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历史转折)
材料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近代战争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谱写的英雄史诗。
(3)请说出长征期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地点及其主要意义。
(艰苦抗战)
材料四  1937年7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将领***、朱德因日寇进攻华北致电蒋介石,要求“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声明“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材料五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美国总统罗斯福

(4)请依据材料四归纳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据材料五总结中国抗战胜利的意义。

2.选择题(共15题)

3.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史实,其中图片与意义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图一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B.图三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取得的最大胜仗
C.图二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D.图四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
1938年来到中国的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美国著名杂志《生活》的一篇报道中这样写道:“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一次胜利已使它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村庄。”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平型关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台儿庄取得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C.大别山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
D.陈官庄消灭敌人的最后抵抗力量
5.
1937年,八路军将领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胜利是无穷的:(1)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2)只有积极地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山地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有胜算。”这次“胜利”是
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6.
1940年9月6日《大公报》上一则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遭到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极多,并克服了重要据点。”据此可推断此战事应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冀晋豫大捷
7.
中国有一座城市,它因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因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
A.北京B.上海C.南京D.广州
8.
美国《时代》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第一次卡住日本战争机器的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台儿庄大捷
D.百团大战
9.
《西北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重要新闻,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这份报纸出版的时间为(  )
A.1936年12月11日B.1936年12月12日C.1936年12月13日D.1937年8月13日
10.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这首《松花江上》反映的历史事件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这一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西安事变
11.
小华为“建军90周年图片展”搜集了以下两幅图片,它们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A.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淞沪会战由此爆发
D.中华民族局部抗战开始
12.
报纸具有时效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快”就是报纸的价值所在。如图的报纸最早有可能发行于何时(  )
A.1945年8月2日B.1945年8月16日
C.1945年9月2日D.1945年9月9日
13.
何香凝曾赠蒋介石一诗:“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对此诗的正确理解是
①写于九一八事变后
②“倭奴”指的是美帝国主义
③中国推行抵抗政策
④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4.
“这次事变第一次实现了中国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由局部抵抗到全面抗战的重大历史转折,因而成为‘时局的转折点’,中国抗日战争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符合上述观点的事件是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西安事变
15.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A.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B.中华民族在八年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C.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6.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
A.使近代中国实现了统一
B.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使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
17.
下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迁徙路线图(局部)。东北大学迁入关内的原因是(  )
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D.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形势所迫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