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历史之痛)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场战争?“界碑”的含义是什么?材料二: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往事惊心泪欲潸”中的“往事”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件史事?这一史事对中国有何影响?材料三:试问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袭击,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利用传教伪善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能不痛恨他们吗?
——列宁《对华战争》
(3)请问“英国人、法国人……疯狂镇压”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何恶劣影响?(奋起抗争)
(4)如下图所示的三幅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请你再举出几例(包括人物名称与主要事迹)?

(忧患意识)
(5)给以上探究确定一个研究性学习的主题。面对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器物之路)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器物探索之路的最终结果如何。(制度变革)
材料二: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材料三中的“革命”最大的历史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思想解放)
材料四: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3)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什么?(新的征程)
材料五: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结合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理论指导下建立的?请举出“中国先进分子”介绍这种理论的突出事例。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图画和诗词反映的是哪两个历史事件?这两个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军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2)材料二中“觉悟到”的问题是在哪次会议上解决的?会后,***领导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军事胜利,请你举出两例。材料三: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6年,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筑梦中国》(第一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因素有哪些?材料四: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曾两次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名称。你认为国共两党应该怎样相处才更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材料一:1894年农历甲午年,……年逾不惑、踌躇满志的张謇成为全国惊羡的新科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然而他却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出于对国家权利丧失的愤慨,1896年他毅然弃官返乡兴办实业。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1)依据材料或所学知识,张謇“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是指什么?他兴办的实业名称是什么?材料二:民国初年主要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见图1)

材料三:民国初年轻重工业比例统计表(见图2)

(2)据材料二、三,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区域分布和产业结构上的特点。
材料四: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曲线图(见图3)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近代民族工业在何时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原因有哪些?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选择题- (共25题)
A.《新闻报》《大公报》《解放日报》都是戊戌变法时期的著名报纸 |
B.中华书局成为解放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
C.徐悲鸿的代表作《奔马》融会中西画技,别具一格 |
D.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 |
①依靠贫雇农
②团结中农
③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④发展农业生产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A.福建 | B.长江流域 |
C.长城以北及新疆 | D.山东 |
①淮海战役
②重庆谈判
③渡江作战
④转战陕北
A.②④①③ | B.④①③② | C.①②③④ | D.④②③① |
职业 | 农民 | 工人 | 学生 | 商人及其他 |
比例 | 40% | 25% | 25% | 10% |
A.辛亥革命时期 | B.五四运动时期 |
C.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 D.红军长征时期 |
①中俄《北京条约》
②中俄《改订条约》
③中俄《瑷珲条约》
④中俄《辛丑条约》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
A.《尼布楚条约》 | B.《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A.轮船招商局 |
B.汉阳铁厂 |
C.湖北织布局 |
D.江南制造总局 |
①都是爱国救亡运动 ②都因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发生
③都由知识分 子领导 ④都表现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A.《义勇军进行曲》 |
B.《黄河大合唱》 |
C.《白毛女》 |
D.《毕业歌》 |
A.中共“一大” |
B.中共“二大” |
C.遵义会议 |
D.中共“七大” |
A.“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C.“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
D.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制造了死难人数超过300万人的南京大屠杀 |
A.光绪皇帝下诏建立京师大学堂 |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 |
C.慈禧太后在拍摄照片 |
D.1912年3月,南京街头一群年轻人拿着剪刀寻找留长辫的男人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