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2)材料一中的“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指的是什么事件?此事件中,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出师讨伐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1928年4月,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的队伍与***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3)材料二描述的场景发生于哪一根据地,在这里***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出路”,这条“出路”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80多年前,有一群人为了生存和信念,被迫踏上艰险的万里征程,途中经历了千辛万苦。2006年,中央电视台、北京东方昆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欲联合制作大型电视行动“我的长征”(由崔永元任主持),将有另一群人沿着这条道路再次远征,他们也会面对无数的挑战和未知。
(4)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挽救红军的转折性会议是什么?该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材料四:学子梦,则中国梦;学子的未来,则中国的未来。“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5)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材料一:“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周恩来在一次起义欢庆胜利时的讲话
(1)材料一的起义指什么事件?这次起义有什么意义?(2)材料一中的“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指的是什么事件?此事件中,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出师讨伐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1928年4月,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的队伍与***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3)材料二描述的场景发生于哪一根据地,在这里***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出路”,这条“出路”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80多年前,有一群人为了生存和信念,被迫踏上艰险的万里征程,途中经历了千辛万苦。2006年,中央电视台、北京东方昆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欲联合制作大型电视行动“我的长征”(由崔永元任主持),将有另一群人沿着这条道路再次远征,他们也会面对无数的挑战和未知。
(4)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挽救红军的转折性会议是什么?该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材料四:学子梦,则中国梦;学子的未来,则中国的未来。“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5)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2.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
(1)表格三个空白处应填什么内容?
(2)应如何理解井冈山精神的内涵?
创举(或事件) | 意义 |
① |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② | 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
井冈山道路 | 开创了一条③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
(1)表格三个空白处应填什么内容?
(2)应如何理解井冈山精神的内涵?
3.
从1921年到2016年,95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探索出了革命和建设两条辉煌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材料二中提到的遵义会议是中共在哪次重大军事行动过程中召开的?请写出这次重大军事行动胜利的意义。
(3)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哪一事件?请写出“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哪一事件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4)通过以上探究,请写出一条你的感悟或认识。
材料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材料二: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
材料三: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合法地位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又通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合法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都经历过挫折,出现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更正自身失误,成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请写出材料一中的会议名称和意义。(2)材料二中提到的遵义会议是中共在哪次重大军事行动过程中召开的?请写出这次重大军事行动胜利的意义。
(3)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的是哪一事件?请写出“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哪一事件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4)通过以上探究,请写出一条你的感悟或认识。
4.
材料分析: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⑴ 材料一中的歌谣涉及到哪几个历史事件。
⑵ 材料一中的“八一历史”至今有多长。
⑶材料二中红军“远征”途中,有一次重要的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
⑷从材料一、二中我们受到哪些教育和启迪?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⑴ 材料一中的歌谣涉及到哪几个历史事件。
⑵ 材料一中的“八一历史”至今有多长。
⑶材料二中红军“远征”途中,有一次重要的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
⑷从材料一、二中我们受到哪些教育和启迪?
2.选择题- (共23题)
7.
1926 年 12 月到1927 年 1 月,全国各地先后有56 位将军宣布加入国民革命,1927 年 1 月 1 日,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直接引起上述情形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初步胜利 |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 D.解放战争正式爆发 |
8.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 )
①创建黄埔军校 ②进行北伐战争 ③举行南昌起义 ④发动武昌起义
①创建黄埔军校 ②进行北伐战争 ③举行南昌起义 ④发动武昌起义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14.
红军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壮举,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长征途中的下列事件
①四渡赤水
②渡过湘江
③巧渡金沙江
④会宁会师
⑤爬雪山过草地
⑥飞夺泸定桥。
①四渡赤水
②渡过湘江
③巧渡金沙江
④会宁会师
⑤爬雪山过草地
⑥飞夺泸定桥。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④⑤⑥③①② |
C.②①③⑥⑤④ |
D.②①③⑤⑥④ |
16.
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一历史事件:“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该事件( )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 B.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
C.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D.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
17.
识读地图是历史学习应掌握的技能。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相符合的是( )


A.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
B.中国工农红军实行战略转移 |
C.八路军主动出击给日寇以沉重打击 |
D.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
18.
(题文)***说过:“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为此***的实践是( )
A.发动秋收起义 |
B.开辟陕甘革命根据地 |
C.开辟大别山根据地 |
D.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
19.
民国十六年,最有可能在报纸上看到下面哪一则消息?( )
A.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职务 |
B.北伐军进军迅速,连克汀泗桥、贺胜桥 |
C.暴动的枪声划破了南昌城的夜空 |
D.日寇的残杀奸淫,绝灭人性 |
20.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
A.发动南昌起义 |
B.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
C.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
D.缔造中国共产党 |
21.
“***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上述评论中的“这里”指的是( )
A.南昌 | B.井冈山 | C.南京 | D.上海 |
24.
下表是在不同时段《新青年》杂志刊发的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度最高,其原因是( )


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 B.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
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 |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25.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伟大传奇”是指()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红军长征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红军长征
26.
纪录片《苦难辉煌》这样评价国民革命失败后稍显瘦削的***:“他却立于高山之巅,放眼未来,在‘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动摇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下列哪一口号对这条崭新道路的开辟起到鼓舞作用?( )
A.![]() |
B.![]() |
C.![]() |
D.![]()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