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古老文明的胜利。
材料二 “在地球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
材料三 结果京师再陷,朝廷狼狈逃亡,结果赔偿巨款,京津一带驻兵,形同异域,满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制之下,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战争?依据哪一条约,英国人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中?材料中的“两个强盗”都是指谁?“夏宫”指的是什么?这场战争前后哪个国家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3)材料三中“京师再陷”指的是什么战争?中国被迫签订条约,使得“满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制之下,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条约中哪一条款可以证明这一观点?这个条约的名称是什么?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一 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古老文明的胜利。
材料二 “在地球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
材料三 结果京师再陷,朝廷狼狈逃亡,结果赔偿巨款,京津一带驻兵,形同异域,满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制之下,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战争?依据哪一条约,英国人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中?材料中的“两个强盗”都是指谁?“夏宫”指的是什么?这场战争前后哪个国家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3)材料三中“京师再陷”指的是什么战争?中国被迫签订条约,使得“满清政府完全在外人宰制之下,中国已失去独立的精神。”条约中哪一条款可以证明这一观点?这个条约的名称是什么?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是什么?
2.
材料一 各地群众“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闰八月初一日,入永安州”。
材料二 “癸丑二月,天兵到南京,由仪风门攻入,不半月而平定……”
材料三 “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
(1)材料一中的“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指的是什么事件?它发生在哪一年?
(2)材料三所说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翼王远征”反映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3)在这一起义过程中,颁布了两部纲领性文件,请列出。
(4)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这次起义。
材料二 “癸丑二月,天兵到南京,由仪风门攻入,不半月而平定……”
材料三 “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
(1)材料一中的“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指的是什么事件?它发生在哪一年?
(2)材料三所说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翼王远征”反映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3)在这一起义过程中,颁布了两部纲领性文件,请列出。
(4)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这次起义。
3.
近代中国,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
材料一 西方大炮带给中国社会的耻辱和创伤毕竟太深了。因此,痛定思痛之后,庙堂众人的策论己多见“制敌在乎自强,自强必无练兵。比者抚局虽成,而国威未振,宜亟图振兴,使彼顺则可以相安,逆则可以有备”。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的结果。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变,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为了“亟图振兴”“自强以留御侮”,清政府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口号是什么?他们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有哪些?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的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请写出他们在政治经济上的措施。
材料一 西方大炮带给中国社会的耻辱和创伤毕竟太深了。因此,痛定思痛之后,庙堂众人的策论己多见“制敌在乎自强,自强必无练兵。比者抚局虽成,而国威未振,宜亟图振兴,使彼顺则可以相安,逆则可以有备”。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的结果。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变,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为了“亟图振兴”“自强以留御侮”,清政府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口号是什么?他们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有哪些?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的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请写出他们在政治经济上的措施。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05年8月他在日本成立A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
1911年10月10日B爆发
1912年1月1日他就任临时大总统,C成立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D
(1)写出材料中A、B、C、D处分别相应的事件或内容。
A、 B、 C、 D、
(2)材料中的“他”是谁?
(3)辛亥革命有何重大影响?
1905年8月他在日本成立A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
1911年10月10日B爆发
1912年1月1日他就任临时大总统,C成立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D
(1)写出材料中A、B、C、D处分别相应的事件或内容。
A、 B、 C、 D、
(2)材料中的“他”是谁?
(3)辛亥革命有何重大影响?
2.选择题- (共22题)
5.
有专家说:“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最大——核定关税、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中国人同意这些条款部分是出于权宜之计,部分是由于不懂国际法和国家主权概念。”“这些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
B.《望厦条约》 |
C.《黄埔条约》 |
D.《尼布楚条约》 |
7.
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中的台湾是通过哪个条约被割占
A.《南京条约》 |
B.《虎门条约》 |
C.《马关条约》 |
D.《天津条约》 |
9.
有专家说:“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最大——核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和最惠国待遇。中国人同意这些条款部分是出于权宜之计,部分是由于不懂国际法和国家主权概念。”“这些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虎门条约》 |
B.《望厦条约》 |
C.《黄埔条约》 |
D.《尼布楚条约》 |
2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下列有关《临时约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孙中山制订并颁布的 |
B.规定了一些人民的基本权利 |
C.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
D.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
23.
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 )
A.民主思想 | B.政治制度 | C.军事技术 | D.风俗习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