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是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发行的邮票,香港岛是由哪一条约的签订而离开祖国的?
(2)“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图二中的小女孩正在演唱这首歌曲。你知道这里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吗?哪一个国家把“MACAU”变成它的殖民地?
(3)以上两个地区“割让”与“回归”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4)洗刷了耻辱,我们迎来了盛世的辉煌,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能为祖国的发展做些什么?

图一

图二
(1)图一是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发行的邮票,香港岛是由哪一条约的签订而离开祖国的?
(2)“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图二中的小女孩正在演唱这首歌曲。你知道这里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吗?哪一个国家把“MACAU”变成它的殖民地?
(3)以上两个地区“割让”与“回归”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4)洗刷了耻辱,我们迎来了盛世的辉煌,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能为祖国的发展做些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已。
材料二

(1)材料一是哪一文件的内容?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1957年—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什么政策的实行使1978年—1997年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我国农业发展中能得到哪些认识?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已。
材料二

(1)材料一是哪一文件的内容?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1957年—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什么政策的实行使1978年—1997年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我国农业发展中能得到哪些认识?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国内的主要矛盾已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的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二反映的会议召开于哪一年?在这次会议上把哪一理论确立为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材料一 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国内的主要矛盾已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的会议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二反映的会议召开于哪一年?在这次会议上把哪一理论确立为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简答题- (共1题)
4.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小明同学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展览一:追根溯源)
(1)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在这次会议上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展览二:领袖风采)
(2)要展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应选择哪位领导人的照片?
(展览三:开放窗口)
“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3)请写出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经济特区一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4)结合所学知识及改革开放的成果,你认识到了什么?
(展览一:追根溯源)
(1)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在这次会议上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展览二:领袖风采)
(2)要展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应选择哪位领导人的照片?
(展览三:开放窗口)
“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3)请写出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经济特区一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4)结合所学知识及改革开放的成果,你认识到了什么?
3.选择题- (共33题)
5.
***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是
A.坚持以阶级斗争为刚 |
B.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
C.借鉴苏联的经验 |
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 |
6.
下列关于台湾和台湾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②台湾曾经遭受日本50年的殖民统治;
③祖国统一符合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④“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②台湾曾经遭受日本50年的殖民统治;
③祖国统一符合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④“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A.①②③④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7.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大贡献是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确立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 |
C.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彼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8.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属于邓小平理论创新内容的是
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⑤五年计划
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⑤五年计划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③⑤ |
13.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停课闹革命”
③“港澳回归,洗雪国耻”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停课闹革命”
③“港澳回归,洗雪国耻”
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② |
C.②③④① |
D.①④②③ |
14.
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的组建,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该是
A.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
B.近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
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
D.现代的社会生活 |
15.
八年级(2)班围绕“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运动和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同点”进行合作学习,经过讨论展示丁如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都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
B.都改变了农村的土地所有权问题 |
C.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D.都是对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
18.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变化。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历史事件相关的年份分别是
A.1949年1953年 |
B.1950年1956年 |
C.1949年1956年 |
D.1953年1978年 |
21.
造成“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①对国情认识存在盲目性
②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片面追求生产的高指标、高速度
④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①对国情认识存在盲目性
②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片面追求生产的高指标、高速度
④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③④ |
23.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直接看到一个真实的历史,“打到一切”“造反有理”“停产闹革命”这类口号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
B.文化大革命时期 |
C.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
27.
王爷爷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他参与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议。下列属于这些文件和决议的是
①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③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④第一部《中华任命共和国宪法》;
⑤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①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③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④第一部《中华任命共和国宪法》;
⑤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③④⑤ |
C.①③⑤ |
D.①④⑤ |
29.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生政权经受了军事、政治等多方面的严峻考验。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中国采取的措施有
①抗美援朝
②土地改革
③西藏的和平解放
④三大改造
①抗美援朝
②土地改革
③西藏的和平解放
④三大改造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30.
1978年《光明日报》上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这篇文章主要针对的问题是(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 B.平反冤假错案 | C.“两个凡是”的方针 | D.粉碎“四人帮” |
31.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分别指的是(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 | B.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 |
C.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 |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33.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一转折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
B.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
D.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34.
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
B.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 |
D.经济特区——深圳上海汕头厦门 |
36.
如图所示,细绳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的O点,另一端穿过一张CD光盘的中央小孔后拴着一个橡胶球,橡胶球静止时,竖直悬线刚好挨着水平桌面的边沿.现将CD光盘按在桌面上,并沿桌面边缘以速度v匀速移动,移动过程中,CD光盘中央小孔始终紧挨桌面边线,当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时,小球上升的速度大小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简答题:(1道)
选择题:(3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