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天津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96663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宋时期都城开封不仅是全国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旅游城市,常常吸引外地的游客来此游乐。此外东京还经常聚居一大批饥饿的流民,少时数百上千,多者数万。东京城行业众多,彩帛、占卜、典当等行业十分发达,经久不衰。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瓦肆等娱乐场所,专供贵族、富人寻欢作乐。
——张莹《论宋代城市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从1760年产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0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实现了城市化(1830年初步完成工业化)……1863年,伦敦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便捷快速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优良的港口区位优势,使得伦敦这个16世纪末的欧洲贸易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到192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已达77.2%。可见,英国初步完成城市化用了90年时间,而从初步完成到成熟阶段用了大约70年左右的时间。
——马先标《英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启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都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并谈谈你对城市化问题的认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著作的基本任务就是要通过对具体历史事实的分析来说明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条件下,中国社会内部怎样产生了新的阶级,各个阶级的关系发生些什么变化,阶级斗争的形势是怎样发展的。由此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摘编自胡绳《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发表于1954年)
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史中,现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以现代化为中国近代史的主题并不妨碍使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和方法。要分析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就要分析1840年以后几代中国人为实现现代化做过什么努力,经历了怎样的过程,遇到过什么困难,有过什么分歧、什么争论。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出版于1998年)
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单选题(共14题)

3.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
B.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C.联邦宪法好看而不实用
D.联邦宪法没有受到外部思想的影响
4.
18世纪,在日常政治生活中,英王(女王)具有被咨询权、支持权和敬告权;英王(女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作为国家的象征,英王可以在维护国家团结、调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等方面发挥作用,或就内政、外交问题提供可资参考的意见;在特殊情况下,也还可以行使宪法赋予的某些权力。这表明英国
A.君主立宪遭到破坏
B.内阁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政外交大权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5.
《清仁宗实录》卷十一载:咸丰初,晋商摊派捐输繁多,朝廷并给与捐输的晋商虚职官衔。1851年,榆次晋商常怿通过捐输获得“诰封武德佐骑尉从五品武官散阶”。之后,常家捐输频繁,朝廷封赏不断。这种做法旨在
A.弥补清政府的国库亏空
B.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
C.抵抗西方列强侵略
D.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
6.
余英时认为中国“上至朝廷的礼仪、典章、国家的组织与法律、社会礼俗,下至族规、家法、个人的行为规范……的一切建制之中”都贯注了儒家的原则,而这一儒家建制整体的迅速崩溃始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7.
新中国成立后,各大学法律专业的课程对各国家的根本大法大多以“国家法”作为教学的名称,而1954年后则都一律改为“宪法”。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法律教育模式的影响B.中国法律教育理念的成熟
C.新中国法制建设进展的影响D.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确立
8.
一份来自江苏巡抚的奏疏中提道:“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此奏疏
A.标志着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反映了苏南地少人多的现象
C.肯定雇佣关系存在的合理性
D.表明官员对经济的保守态度
9.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初期(  )
A.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B.技术发明依赖于科学的新发现
C.手工工场主垄断了新技术D.新技术传播进程缓慢而不平衡
10.
通过洋务运动来考察中国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可以看出中国与西方工业化的不同点。下列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现近代化的任务由不同的阶级承担
B.西方从创办军事工业开始,中国从创办民用企业开始
C.西方从轻工业开始,中国从重工业开始
D.西方是“民办”,中国是“官办”和“官督商办”
11.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这一变化说明
A.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压迫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
D.中国近代主权逐渐丧失
12.
1979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指出:“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实行超产奖励。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这反映了
A.人民公社体制正式解除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中央肯定
C.农村经济形势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
D.对“包产到户”的认识有待突破
13.
伏尔泰在认识论上坚持人的思想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经验,并根据牛顿的科学原理解释物质世界。他的宗教观是自然神论,主张上帝就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这说明伏尔泰
A.在认识与宗教上坚持理性原则
B.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与思想自由
C.认为自然科学应当为宗教服务
D.认为宗教信仰与科学截然对立
14.
清人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曰:“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亦言:“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惟一幼安耳。”材料中“幼安”是指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15.
粱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渐渐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知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民族危机十分严重
B.制度变革急需创新
C.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D.爱国人士救国无门
16.
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记载:“孙中山看到,尽管西方列强拥有繁荣、独立与民主,但他们也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主义的罪恶,孙主张节制资本,以防止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外,鉴于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加而带来持久的土地问题,孙提倡平均地权,从而实现远古时代‘耕者有其田’的乌托邦梦想。”材料表明
A.孙中山不赞成中国实现工业化
B.孙中山主张民生革命
C.孙中山主张民主革命
D.孙中山不赞成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