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材料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材料二:《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成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项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2)根据材料二,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材料三: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言的宫殿后,谁了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3)材料三所提到的事件最早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材料中,遺到劫掠的是中国的哪个地方?当时出逃的皇帝是哪位?
材料四:本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原则,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又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
(4)上述材料反映的哪部文件中的内容?
材料五: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已,翼王远征。
材料六: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相关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出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变法。
(6)材料六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林则徐
(1)材料一表达了林则徐的决心,能证明他这一决心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英国以这一事件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侵略的什么战争?材料二:《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成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项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2)根据材料二,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材料三: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言的宫殿后,谁了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3)材料三所提到的事件最早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材料中,遺到劫掠的是中国的哪个地方?当时出逃的皇帝是哪位?
材料四:本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原则,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又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
(4)上述材料反映的哪部文件中的内容?
材料五: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已,翼王远征。
——《洪仁开自述》
(5)材料中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翼王远征”指的是什么事件?材料六: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相关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出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变法。
(6)材料六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
2.
识图题

(1)图1为捍卫鸦片走私船的贸易,哪国于何时发动了侵华战争?这一贸易合法化的标志是什么?
(2)图2铁甲舰反映的是中国哪一探索的产物?图2与图1反映的事件之间有何内在关系?铁甲舰的结局如何?

(1)图1为捍卫鸦片走私船的贸易,哪国于何时发动了侵华战争?这一贸易合法化的标志是什么?
(2)图2铁甲舰反映的是中国哪一探索的产物?图2与图1反映的事件之间有何内在关系?铁甲舰的结局如何?
3.
香港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香港岛是通过什么不平等条约被哪个侵略者割占的?
(2)台湾在近代是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被哪个侵略者割占的?这一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
(3)面对“港独”和“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行为,当代青少应该怎么做?
(1)香港岛是通过什么不平等条约被哪个侵略者割占的?
(2)台湾在近代是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被哪个侵略者割占的?这一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什么影响?
(3)面对“港独”和“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行为,当代青少应该怎么做?
2.选择题- (共21题)
4.
外国列强侵略中国往往找种种借口,掩盖其侵略本质,下列借口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禁烟运动
②马神甫事件
③亚罗号事件
④义和团运动
⑤东学党起义
①中国禁烟运动
②马神甫事件
③亚罗号事件
④义和团运动
⑤东学党起义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③②④⑤ |
C.①③⑤②④ |
D.①②③⑤④ |
12.
一些西方历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为了维护正当贸易权利而战的,对于这种观点的正确评价是
A.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
B.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
C.揭示了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
D.是一种尊重历史事实的评价 |
14.
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 | B.香港岛 |
C.台湾 | D.辽东半岛 |
15.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鸦片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鸦片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17.
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 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 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
18.
《马关条约》签订后,军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 )
A.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
C.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