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近代以来,莘莘学子求新知于世界,学成归来,报效祖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120名官费留学生,踏上美国的土地。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足以为贵国增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荣誉,因此谨言慎行。”
——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清王朝派幼童赴美留学的目的。概括波特校长赞赏中国留学生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学说”名称。该学说成为哪一场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这场革命运动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3)有学者认为,20世纪历代留学生回国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4)综上所述,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概括归国学子在哪些层面作出了贡献?
材料一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120名官费留学生,踏上美国的土地。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足以为贵国增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荣誉,因此谨言慎行。”
——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清王朝派幼童赴美留学的目的。概括波特校长赞赏中国留学生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学说”名称。该学说成为哪一场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这场革命运动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3)有学者认为,20世纪历代留学生回国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4)综上所述,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概括归国学子在哪些层面作出了贡献?
2.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依据如图所示四幅图文材料,依次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图1所示的运动“自强求富”的手段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
(3)图3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指导思想是什么?这次运动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4)图4人物领导运动主要宣传了什么思想?列举陈独秀之外运动的代表人物。

请回答:
(1)依据如图所示四幅图文材料,依次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图1所示的运动“自强求富”的手段是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
(3)图3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指导思想是什么?这次运动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4)图4人物领导运动主要宣传了什么思想?列举陈独秀之外运动的代表人物。
3.
2016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结束80周年。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图说红军长征”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路线解说】
材料一

(1)据上图和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和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地点。至少写出两条红军长征时经过的河流。
【事件描述】
材料二 长征经过11个省份,有不少可歌可泣的事迹。下图三幅图展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

(2)材料二中哪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请简要说明理由。
【学习感悟】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3)结合《七律•长征》和所学知识,指出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伟大的“长征精神”包含着哪些深刻的内涵?
【路线解说】
材料一

(1)据上图和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和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地点。至少写出两条红军长征时经过的河流。
【事件描述】
材料二 长征经过11个省份,有不少可歌可泣的事迹。下图三幅图展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

(2)材料二中哪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请简要说明理由。
【学习感悟】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3)结合《七律•长征》和所学知识,指出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伟大的“长征精神”包含着哪些深刻的内涵?
4.
在图文中捕捉历史:

请问:
(1)上面两幅图片与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有关。请问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什么?这件大事发生在哪一年?
(2)这件大事在当时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中心任务又是什么?选举谁为中央局书记呢?
(3)这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

请问:
(1)上面两幅图片与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有关。请问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什么?这件大事发生在哪一年?
(2)这件大事在当时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中心任务又是什么?选举谁为中央局书记呢?
(3)这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
2.选择题- (共15题)
6.
在我国近代的反侵略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下表中殉国的爱国将领扬名于( )
姓名 | 籍贯 | 官职 | 阵亡地点 | 姓名 | 籍贯 | 官职 | 阵亡地点 |
邓世昌 | 广东番禺 | 副将加提督衔 | 黄海大东沟 | 丁汝昌 | 安徽庐江 | 提督 | 威海卫 |
李仁党 | 湖南桂阳 | 副将加总兵衔 | 辽宁盖平 | 杨用霖 | 福建闽县 | 副将 | 山东刘公岛 |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抗日战争 |
7.
英国人呤唎在其著作中记载:“1862年9月21日,这个美国兵痞,头一个为清军服务的美国人华尔,在率军攻打……慈溪的时候,中弹身亡。”这反映的是( )
A.清军抗击美军 |
B.林则徐镇守广州 |
C.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
D.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10.
辛亥革命前,“进化”、“民权”、“自由”、“平等”等语词,虽然为大多数爱国者革命家反复宣扬,但并没有得到晚清社会的普遍认同。辛亥革命后,“进化”、“科学”、“革命”、“民主”等词语不仅广为流传,而且深入人心。这表明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君主制 | B.扩大了人民的政治权 |
C.促进社会思想解放 | D.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 |
12.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中华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其创作背景是(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C.红军长征的结束 |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13.
“九秩惊回首,镰斧开天,革命弄潮,南湖燃起燎原火”“红船一叶破迷蒙,辟地开天气若虹”这些诗句赞扬的是( )
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 B.武昌起义的爆发 |
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18.
近代中国,海禁大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下列事项不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A.出行可以乘坐火车 |
B.用电报和亲友联系 |
C.可以看到无声电影 |
D.可以用上詹天佑研制的纯碱 |
3.填空题- (共2题)
20.
下列言语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
(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2)事已至此,义不独生,誓与全舰将士共存亡!
(3)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4)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5)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2)事已至此,义不独生,誓与全舰将士共存亡!
(3)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4)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5)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