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句容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61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19

1.综合题(共2题)

1.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
(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于什么不平等条约?三则条约分别在哪一次战争之后签订的?
(2)阅读材料一、二,简要概括这两个条约的相似之处(用自己的语言,不得抄原文)。
(3)材料三条约签订是在哪一次农民运动失败之后?这一次农民运动提出什么口号是行动纲领?这次农民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一、二、三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2.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抗战时期中,全国各阶层民众团结一致,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于民族解放战争洪流中。民族企业家、科学家、文化教育界、画家、音乐家、海外华侨等都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抗日,为抗日战争胜利而共同斗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这次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一中图二、图三两次战役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音乐家、海外华侨各举一代表人物。
(4)请根据以上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2.选择题(共34题)

3.
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攻入北京的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4.
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实际上是我们今天的
A.北京
B.南京
C.东京
D.上海
5.
割九龙司一区给英国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黄埔条约
6.
《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此项规定主要破坏了中国的  (   )
A.司法主权B.贸易主权C.关税主权D.海关主权
7.
光绪皇帝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追悼在中日海战中壮烈殉国的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足壮海军威”的悲壮场景,从哪部影视剧中可以看到
A.《鸦片战争》B.《虎门销烟》C.《末代皇帝》D.《甲午风云》
8.
辛亥革命后不久,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谁窃取?
A.张作霖
B.袁世凯
C.段祺瑞
D.冯国璋
9.
鲁迅为揭穿几千年来封建统治的真面目而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阿Q正传》
B.《狂人日记》
C.《祝福》
D.《子夜》
10.
属于沿海的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手工业作坊主开设的工厂有( )
①江南制造总局 ②发昌机器厂 ③继昌隆缫丝厂 ④安庆内军械所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③
11.
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考试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满清贵族,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这表明
A.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
B.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C.科举考试遭到列强强烈反对
D.清政府已经无力维持考试费用
12.
戊戌变法的诸项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    )
A.发展农工商业B.开放言论C.废除八股文D.开办新式学堂
13.
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章课本一律废止。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4.

读“金砖五国”轮廓图,关于以上国家的描述,正确的是(  )

15.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是
A.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还我山东
D.废除“二十一条”
16.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指
A.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B.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
C.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D.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17.
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的会师地点是
A.陕北吴起镇
B.四川懋功
C.贵州遵义
D.甘肃会宁
18.
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
19.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完全正确的是   
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②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①④③②
20.
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C.从全民族利益出发
D.支持国民党亲英美派的态度
21.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
A.“一二·九”运动爆发
B.瓦窑堡会议召开
C.“八一”宣言发表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22.
“淞沪会战”是抗战时期规模较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其积极意义是
A.显示了国军实力
B.显示了八路军的实力
C.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日军迅速投降
23.
***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八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24.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淮海战役胜
C.渡江战役的胜利
D.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25.
中国政府最早对南海诸岛实施管辖和行使主权。中国政府正式公布《南海诸岛位置图》是在哪一年?
A.1945年
B.1946年
C.1947年
D.1948年
26.
解放战争时期,指导解放区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文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7.
陈毅说“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指的是
A.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28.
***在《七律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D.商讨新中国事宜
29.
下列图片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暴行,以下能作为揭露日本法西斯最有力的证据是( )
A.文学作品中的描写B.电影片段中的场景
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D.日本的官方言论
30.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A.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B.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C.国民党进攻陕甘宁解放区D.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
31.
***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写道:“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天翻地覆”的含义是人民解放军
A.开始转入战略反攻B.解放长江以北地区
C.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推翻国民党政权
32.
抗战时期,文学界大力支持祖国伟大的抗战事业。其中著名的代表是
A.侯德榜
B.陈嘉庚
C.邹韬奋
D.陈纳德
33.
民族企业家范旭东曾说:“大时代不容任何人苟安,我等有负起担子之必要。力所能及,不可放松,要争气,就趁这个时候,办工业振兴我们民族。”这说明范旭东办厂的主要目的是
A.个人致富
B.民族振兴
C.顺应潮流
D.展示实力
34.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废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称呼,规定民国政府职员之间一律改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体现了
A.自由思想
B.平等思想
C.博爱思想
D.互助思想
35.
中国近代史的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京师大学堂,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它创办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36.
《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是哪位画家的代表作?
A.齐白石
B.茅盾
C.徐悲鸿
D.洗星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