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第四中学初二上期中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61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12/25

1.综合题(共3题)

1.
某班同学正在进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史料研究,邀请你也来参加
【民族的屈辱】
材料一

(1)图一和图二两个条约的签署,分别在哪两次战争之后?这两个条约的签订对我国近代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国人的抗争】
材料二

(2)图三的人物领导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农民起义?图四的旗帜出现于近代哪一次反帝爱国运动中?
【艰难的探索】
材料三:在中西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就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
(3)材料三中所说的学习“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分别指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事情?
(4)通过材料三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有什么样的特点?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已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二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1861年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做事极不容易。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而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曾国藩属于近代哪一阶级哪一派别?他主张“购买外洋船炮”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中曾国藩为试造船炮,在安庆创办了近代最早的军事工业( )。当时国内最大的军火工厂是( )。
(3)洋务运动中还出现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请试举两例。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洋务运动的“成绩”。
3.
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的三位历史人物对中国思想进步做出了贡献。结合图中的作品,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中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谁?
(2)图一中的历史人物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什么?
(3)图二中的历史人物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的译著中影响最大的作品是什么?他所宣传的思想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4)图三中的刊物《新青年》是哪一运动的主要阵地?这场运动的“两面大旗”是什么?

2.列举题(共1题)

4.
组合列举
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有所发展
(1)( )1893年通车,是当时中国最长的一条铁路。
(2)1880年,清政府在( )设立电报总局。
(3)1909年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全线建成通车。

3.判断题(共1题)

5.
清末民初文化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括号内争取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同文馆。
(2)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3)19世纪70年代,《申报》在北京创刊。
(4)1897年文化印书馆在上海创办,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4.选择题(共16题)

6.
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攻入北京的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7.
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这里的“握旧物”和“取新器”分别是指
A.旧式武器和新式武器
B.旧式武器和新的制度
C.旧的制度和新的武器
D.旧的制度和新的制度
8.
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争取外交平等
9.
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
A.邓世昌
B.林则徐
C.关天培
D.李鸿章
10.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选项中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1.
右图这种情形出现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
某班同学排练《1906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课本剧,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A.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举行舞会
C.驻扎外国军队
D.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13.
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
A.总理衙门的设立
B.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14.
下列历史人物中,既在屈辱条约上看到他的名字,又在近代工业的发展史中留下名字,他是
A.李鸿章
B.林则徐
C.谭嗣同
D.邓世昌
15.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允许创办报纸,并且说:报纸“宣国是而达民情,必须官为提倡”,“各报体例,自应以胪陈(陈述)利弊,开广见闻为主,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光绪皇帝此举(  )
A.开启了工业化序幕B.倡导了出版、言论自由
C.动摇了封建专制制度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6.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包括。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17.
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在“从君主到民主”的历史转型中,你认为可以作为开端的是( )
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战争D.辛亥革命
18.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华兴会
D.光复会
19.
下列属于鲁迅的作品是
A.《文学改良刍议》
B.《狂人日记》
C.《庶民的胜利》
D.《文学革命论》
20.
他本是一位状元,却放弃仕途创办实业,他是
A.林则徐
B.丁汝昌
C.张謇
D.梁启超
21.
如果你穿越到1910年的中国,你可以看到
A.电影《定军山》
B.看到政府颁布的剪辫令
C.人们穿着中山装
D.人们互称“先生”或“君”

5.填空题(共1题)

22.
无论哪个时代,总有一批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1)“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他带棺出征,最终收复新疆。他是( )。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他在黄海海战中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他是( )。
(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在变法失败后慷慨就义。他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列举题:(1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6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