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中学2019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61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8

1.综合题(共5题)

1.

材料一:至恭亲王奕訢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义和团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路,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切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升庆平。

材料四: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以期建立中华共和国。

──邹容(邹容,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杰出人物,代表作《革命军》。)

(1)上述材料一、二、四分别出自哪些政治派别的观点?他们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四的救国方式及政治目标有何不同?
(3)在对待西学问题上,材料一、二有何异同?
(4)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阶级的什么历史运动?近代史上这个阶级还发动了哪个运动?
2.

(材料一)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农历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纥付款。

(1)请写出列强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四次侵略战争名称。
(2)材料二中两件兽首是在什么事件中被劫掠的?劫掠者是谁?
(3)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3.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

材料二、开放苏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材料三、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什么文件?
(2)分别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3)上述材料反映的内容,给中国历史带来什么影响?
4.
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一书中以“外事之刺激”和“中国的反应”来分析近代前期中国的变化。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各序号所表示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事件①和③在政治目的上的根本区别。
5.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一系列探索,开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相应的四个重大的历史事件,结合这些事件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2)从上述四个事件上,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上呈现出什么趋势?
(3)请为上述图片拟一个恰当的主题。

2.选择题(共27题)

6.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7.
圆明园遗迹静静地向世人诉说着历史的耻辱,百余年前这一世界名园遭受野蛮的劫掠焚毁,沦为废墟。
A.日本侵略军B.英法联军C.沙俄侵略军D.八国联军
8.
1916年,酷爱文学、思想进步的刘奇想在下图杂志上发表文章。你若是当时杂志的编辑,会建议他选择下列哪一方面的内容?
A.自强、求富B.君主立宪是时代的潮流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民族、民权、民生
9.
19世纪60年代,某国的一位机械师要到中国谋职,你可以把他引荐给(  )
A.孙中山B.李鸿章C.陈独秀D.谭嗣同
10.
《南京条约》的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  )
(1)割香港岛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通商口岸
(4)商定关税
A.(1)(2)B.(2)(3)C.(3)(4)D.(1)(4)
11.
“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哪一运动中也曾提出过类似的思想主张?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2.
一家日本企业在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重庆开设了一家工厂。你认为此事最有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甲午战争后
13.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  )
A.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D.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14.
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它是我见到的中国近代史上最要命的外交文件。”这句话中“最要命的外交文件”应该是 ( )
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C.《天津条约》D.《瑷珲条约》
15.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鸦片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16.
我们要再现林则徐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场景,最好选择?
A.虎门销烟B.黄海海战C.收复新疆D.第二次世界大战
17.
上海开始融入世界是在近代哪一条约之后?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8.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在抗击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艰难岁月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为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B.左宗棠C.邓世昌D.关天培
19.
在中国近代,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以后出现了下图局面()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
对下面年代尺上提供的时间,解读准确的是
A.1842年,中英之间爆发鸦片战争
B.1895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1901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D.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21.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出自
A.林则徐
B.李鸿章
C.邓世昌
D.陈独秀
22.
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A.创办安庆内军械所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福州船政局D.创办汉阳铁厂
23.
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
A.都受到清政府重用B.都重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都为中国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24.
不懈探索是中国近代史主题之一。下列探索中的口号或主张提出先后顺序是①“民主”和“科学”②“自强”与“求富”③“民族”“民权”“民生”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②①③
25.掷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出现“1”和“6”的可能性都是{#blank#}1{#/blank#}。
26.掷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出现“1”和“6”的可能性都是{#blank#}1{#/blank#}。
27.掷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出现“1”和“6”的可能性都是{#blank#}1{#/blank#}。
28.掷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出现“1”和“6”的可能性都是{#blank#}1{#/blank#}。
29.
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30.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主要是因为
A.辛亥革命使中国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B.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真正的民主、自由
D.辛亥革命使三民主义的理想在中国实现
31.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是指
A. 推翻了封建制度
B. 成立了中华民国
C. 打倒了帝国主义
D. 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32.
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A.反对尊孔和复古
B.提倡“民主”和“科学”
C.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