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北镇一中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59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1

1.列举题(共1题)

1.
根据下列史实,写出与之相关的内容。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4)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5)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综合题(共2题)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当时被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即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陈独秀等人认为,这两位先生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近代欧洲的时代精神。于是他们就掀起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材料二:如下图一是由马星驰创作于1919年2月的漫画


﹣﹣《玩弄于股掌之上》

材料三:学生的爱国举动震动全国。天津、上海多地的学生罢课游行,社会各界也纷纷通电声援。恼羞成怒的列强随即向中国政府施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图二)到6月5日以后,该事件发生了剧变。

(1)材料一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指的是什么?这场“思想启蒙运动”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漫画揭露了日本怎样的企图?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斗争的结果是怎样的?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在6月5日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该事件最终结局如何?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相关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然而,170多年前,英国派出的只有7000人的远征军远道而来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50多年前,10月的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110多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材料二: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他们“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1)材料中“170多年前”、“150多年前”、“110多年前”分别指的是发生在中国的什么事件?这些事件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恶劣影响?
(2)有人认为中国遭受的巨大的民族耻辱是历史的必然,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3)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这些抗争起到了什么作用?
(4)通过以上材料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主题有什么认识。

3.选择题(共23题)

4.
在一次校内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示关键词:“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王”,参赛选手根据这些提示,可以判断出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洪秀全B.李秀成C.杨秀清D.石达开
5.
一首纪念某重大历史事件的诗歌写道:“神舟昏暗虎狼凶,捍卫国家意志雄。学子斗争惊列寇,豪杰攻打震华庭。反封反帝风云涌,休课休劳波浪凶。□□□□值赞颂,优良传统要扬承。”下列选项适合填在诗中□□□□的是(  )
A.辛亥革命B.国共合作C.五四精神D.长征精神
6.
《亮剑》中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是(  )
A.卢沟桥抗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7.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B.俄国C.法国D.美国
8.
在中国近代史上,腐朽的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9.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鸦片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10.
下图的雕塑是某地广场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景点。据此判断,与该雕塑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1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
14.在我国,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15.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贡献在于:(   )
A.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B.推翻了封建制度
C.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6.
“叶挺独立团奉命担任攻击汀泗桥的任务,他们在当地农民的引导下,沿山间小路绕到敌人侧后方,出其不意地发生猛攻……敌人全线崩溃……”这段史实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时期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北伐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17.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为怀念战友所作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  )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
18.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长征途中召开的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  )
A.中共三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
19.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探索,逐步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探索这一道路的起点是
A.秋收起义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C.遵义会议召开D.红军长征胜利
20.14C是一种半衰期为5 73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若考古工作者探测到某古木中14C的含量为原来的 14 ,则该古树死亡时间距今大约(  )
21.
某同学在自己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D.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22.
与“1937年”、“宛平”、“日军”三个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23.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坚持了十四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两个阶段,其中“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南昌起义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
24.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其中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5.
张学良回忆(1901年—2001年)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张学良“36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D.重庆谈判
26.中国人民银行发行2017中国丁酉(鸡)年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17枚,其中金质纪念币10枚,银质纪念币7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对纪念币认识正确的是(    )

①该套纪念币的面额是由市场决定的

②该套纪念币是国家法定货币,可以流通

③该套纪念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④该套纪念币只是收藏品,可以持续升值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列举题:(1道)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