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人教部编版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58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1

1.综合题(共2题)

1.
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对“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如何理解?
材料二:列强的贪欲是没有止境的,他们借口“一艘走私船”和“一个为非作歹的神甫”,又对中国展开了又一次的侵略战争。
(2)有人说,这场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请举一例说明。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一信息所示的这场战争结束后,侵略者与晚清政府签订的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较,在经济侵略方式上增加了什么“新”的内容?结合所学及图二反映的信息,说明这场战争的深刻危害。
材料四  “这中国,哪,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陈天华《猛回头》
(4)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四所反映的内容与近代某一条约有关,该条约签订时,我国正处于农历的什么年?结合条约内容,怎样理解清政府“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5)“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对此,你作何感想
2.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在中国历史上,直到清朝晚期才开始颁布正式的、现代意义的国旗。从此至新中国成立,我国使用过的国旗,分别为黄龙旗、五色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和五星红旗。
材料一:下图,黄龙旗

(1889年5月26日出使美国的清政府大臣张荫桓奏请定长方形黄色龙旗为国旗。旗面黄色为满族的代表色,旗上的龙则象征着皇帝。1900年在全国悬挂,直至清朝灭亡。)
(1)根据材料一回答,黄龙旗在全国悬挂之际,正值国家危难之时。这里的“国家危难”主要表现是什么?
材料二:下面是中华民国时期两面不同的国旗,它们在中国近代史上都曾十分的鲜亮过。
下图:“五色旗

(五色:红、黄、蓝、白、黑;1912年1月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以其为“国旗”)
下图:“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以其为国旗)
(2)根据材料二回答,什么历史事件的完成促使“五色旗”取代“黄龙旗”?这事件在我国思想领域产生了什么的影响什么战争的胜利,“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成为中华民族洗刷百年耻辱的历史见证?
材料三:下图,1949年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这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华丽转身。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华丽转身”的标志是什么?“华丽转身”对中华民族而言有什么历史意义?

2.选择题(共22题)

3.
有人说:“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此处的“战争”分别指
A.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B.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针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提出的口号是
A.变法图强
B.自强求富
C.民主共和
D.扶清灭洋
5.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鸦片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6.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A.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C.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D.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7.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下列直接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新中国成立
8.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这直接说明洋务运动兴办
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资本在中国的入侵
9.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为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先生把“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概括为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10.
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创立了我国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指
A.光复会
B.同盟会
C.兴中会
D.华兴会
11.
“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并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的都督,并派兵南下。为此孙中山和黄兴发动了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12.
下图是民国时期某学生的毕业证书。他毕业的时间是公元(  )
A.1946年
B.1947年
C.1948年
D.1949年
13.
20世纪20年代的广州,被誉为“赤都”,是国共两党合作“梦开始的地方”。将这一梦想成功实践的历史事件是
A.中共三大
B.国民党一大
C.武昌起义
D.五四运动
14.
下列历史材料反映的军队称号,出现在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的有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5.
某同学在自己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D.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16.
***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指的是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重庆谈判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三大战役
17.
中共七大最主要的历史作用是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
B.做出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的统治的总方针
C.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组织上的错误
D.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8.
1937年8月-11月,国民政府同日军进行了淞沪会战。下列英雄人物与此有关的是
①赵登禹
②谢晋元
③姚子青
④佟麟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9.
1944年赫尔利出任美国驻华大使,这时美国驻华使馆在
A.西安
B.昆明
C.南京
D.重庆
20.
“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增强国力B.地方自治C.拥蒋反共D.逼蒋抗日
21.
1936年李宗仁发表了《焦土抗战论》,表示“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表现中华民族自存自立之伟大能力与精神。”李宗仁抗战志向与决心在下列哪次战斗中得到体现(    )
A.血染卢沟桥B.平型关大捷C.血战台儿庄D.百团大战
22.
张謇说:“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他创办的“有用事业”是(    )
A.安庆内军械所B.汉阳铁厂C.轮船招商局D.大生纱厂
23.
现在电视剧中,经常出现与事实不符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属于“穿帮”的是()
A.光绪皇帝下诏建立京师大学堂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
C.慈禧太后在拍摄照片
D.1912年3月,南京街头一群年轻人拿着剪刀寻找留长辫的男人
24.
1950年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让“土地还家”的法律依据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改法》
B.《古田会议决议》
C.《中共七大决议》
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