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连城二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55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9

1.综合题(共3题)

1.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是什么事件?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洋务运动,从经济上讲,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求强”和“求富”的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陆续兴办了19个近代军用工业和近40个近代民用工矿交通企业,至1894年为止,这批洋务企业的资本达到了263443元,占当时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然而,洋务运动最终没能使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
材料二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厂数(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年份
1912年
1913年
1914年
1915年
工厂数
17
37
37
50
年份
1916年
1917年
1918年
1919年
工厂数
33
34
29
23
 
材料三1915年,荣氏兄弟集资30万银元在上海创办申新纺织公司,建立申新纺织第一厂,荣氏兄弟占股60%,由荣宗敬任总经理。后来公司不断发展,从1家厂逐步扩大到9家厂,但随后遭受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的双重压榨,濒临瘫痪。新中国成立后,该厂曾成立过股份公司,1955年实行公私合营。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在经济上有什么积极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洋务运动最终没能使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分析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归纳概括出荣氏家族企业的发展轨迹。并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曲折的主要原因。
(4)通过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5)张謇的企业由盛而衰的事实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认识?
3.
阅读下列年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以示意图中哪一历史事件为标志?
(2)请写出图片A、B、C、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运动名称。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
(3)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以示意图中A、B、C、D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标志的?
(4)为实现革命理想,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什么革命组织?他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为什么说他领导的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或者说辛亥革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5)中国近代化厉程是一步步深入的过程,依据上面A、B、C、D图片资料写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6)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两条主要基本线索是什么?
(7)以上材料反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概况,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这段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或认识。

2.判断题(共1题)

4.
小历学习了红军长征的历史后,将学习笔记整理如下: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月,在长征途中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小历整理的笔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判断:
理由:

3.选择题(共30题)

5.
下列口号最能反映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是(    )
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6.
从本质上看,两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相似点是
A.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权益
B.教训清政府占领其领土
C.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D.维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7.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
A. 鸦片战争之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
8.
在谈到道光皇帝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D.辽东半岛
9.
小明暑假去北京旅游,参观了圆明园遗址,导游说北京在近代曾经两次遭到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劫掠,大量珍贵文物至今流失海外。你知道是哪两次吗?(  )
A.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
A.清政府安抚政策的结果B.义和团对中外反动派正确的认识
C.当时帝国主义与清政府矛盾尖锐对立D.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
11.
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D.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过程
12.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分别是( )
A.洋务运动、鸦片战争、洋务运动B.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五四运动
C.鸦片战争、戊戌变法、中共一大的召开D.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
13.
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有
①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签订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宣告成立
③蒋介石在此建立国民政府
④日本制造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
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这份“礼物”指的是( )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5.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光复会
D.中国国民党
16.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三民主义B.三大政策C.中体西用D.自强求富
17.
1913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动了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是为了维护的成果。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护国战争
18.
新文化运动旗帜鲜明地提出的口号是
①民主
②自由
③平等
④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
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技术
C.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20.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在她成立的大会上,被选举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
A.***B.李大钊C.陈独秀D.董必武
21.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鸦片战争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22.
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①吴佩孚
②孙传芳
③张作霖
④陈炯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23.
(题文)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的主题,下列哪次会议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A.中共“一大”B.国民党一大
C.中共“二大”D.遵义会议
24.
下图再现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生动场面。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开始了向农村进军的革命历程
C.形成了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部队
D.建立了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25.
***在给蔡元培的信中说:"……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与农工政策,行之于1925年至1927年之第一次大革命而有效,国共两党合作之时期,亦即国民党最革命之时期……。"纵观中国近代历史,国共两党在以下哪些方面有过合作(    )
A.辛亥革命、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B.黄埔军校、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C.黄埔军校、北伐战争、解放战争
D.辛亥革命、长征、抗日战争
26.

  法治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公平正义的标志,法治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这是改革的重大举措,必将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假如你是人大代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大代表在推进依法治国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27.
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七七事变的爆发
C.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8.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了十四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
两个阶段。其“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七七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台儿庄战役
29.
台儿庄战役后,法国各地媒体连篇累牍地进行报道,中国的抗战精神也在不知不觉中广泛传播,台儿庄战役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是
A.抗战以来第一个胜利
B.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C.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
D.抗战中的最后一战
30.
林彪在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他指挥了著名的(    )
A.第三次长沙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31.
中共七大最主要的历史作用是
A.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集中全力解决了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D.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32.
通过对抗日战争历史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是
A.出兵中国东北的苏联军队
B.向日本投掷了原子弹的美军
C.国民党军队
D.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33.
中共中央曾制定了一个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它颁布于(  )
A.抗日战争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后
34.
某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在该书中,描写1912年时中国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现象是
①女子缠足
②男子剪掉辫子
③穿翎顶补服
④跪拜礼
⑤鞠躬、握手礼
⑥“老爷”“大人”等称呼
⑦“先生”“君”等称呼
A.①②③④
B.②⑤⑦
C.③⑤⑥⑦
D.①③⑤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