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有关近代中国写照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战死华尔洋枪队;“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材料三:

请回答: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恶劣影响。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至少两例)。这些抗争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
(3)材料三是一部以军阀混战时期为背景的电视剧《来不及说我爱你》,结合中国近代史,袁世凯死后出现了北洋军阀分裂割据的局面,请你说出当时掌握着北京政府以及盘踞东北的分别是哪两大军阀?你认为当时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材料一:

材料二: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战死华尔洋枪队;“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君足壮海军威”,“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
材料三:

请回答: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恶劣影响。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至少两例)。这些抗争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
(3)材料三是一部以军阀混战时期为背景的电视剧《来不及说我爱你》,结合中国近代史,袁世凯死后出现了北洋军阀分裂割据的局面,请你说出当时掌握着北京政府以及盘踞东北的分别是哪两大军阀?你认为当时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下图是网友归纳的救国方案截图,虽不是很准确,但有些道理。

材料二: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 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救国方案中“我反”、“我学”分别对应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中李鸿章“我学”具体创办了什么军事工业?
(2)通过材料二,你认为黄花岗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你知道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话,你认为是出自哪一人物之口?他是哪场运动的代表人物?他认定的两位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4)通过上述材料涉及的史实及其影响,你有什么启示?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下图是网友归纳的救国方案截图,虽不是很准确,但有些道理。

材料二: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 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救国方案中“我反”、“我学”分别对应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中李鸿章“我学”具体创办了什么军事工业?
(2)通过材料二,你认为黄花岗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你知道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话,你认为是出自哪一人物之口?他是哪场运动的代表人物?他认定的两位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4)通过上述材料涉及的史实及其影响,你有什么启示?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1898年某变法令的内容
材料三: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院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材料四: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革命组织的政治纲领?从其纲领来看,该革命组织性质如何?它的成立有什么意义?后来孙中山将其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
(2)材料二变法令的发布者是谁?该法令的发布对应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的发生有何积极意义?
(3)材料三的内容出自哪一年颁布的什么文献?此文献具有怎样的性质?有何重要意义?
(4)材料四这一段话反映的是哪一事件?材料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充分体现了其怎样的性质?该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1898年某变法令的内容
材料三: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院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材料四: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革命组织的政治纲领?从其纲领来看,该革命组织性质如何?它的成立有什么意义?后来孙中山将其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
(2)材料二变法令的发布者是谁?该法令的发布对应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的发生有何积极意义?
(3)材料三的内容出自哪一年颁布的什么文献?此文献具有怎样的性质?有何重要意义?
(4)材料四这一段话反映的是哪一事件?材料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充分体现了其怎样的性质?该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2.选择题- (共17题)
6.
英国人安德鲁•翰德森说:“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机会,可以使我们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的条件。”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
B.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商人的利益,英国想报复 |
C.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保护鸦片走私 |
D.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战争,借机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
7.
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引文中的“亡国条约”指的是(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8.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
9.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
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 |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 |
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 |
10.
在近代中国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中,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使中国逐渐融入工业文明的大潮。这些运动( )
A.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 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
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 D.完善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 |
11.
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亊件直接有关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C.《马关条约》的签订 |
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14.
“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畅聊中“那个元旦”指的是
A.1911 |
B.1913 |
C.1912 |
D.1927 |
15.
“孙中山在遗嘱内嘱咐曰:‘革命尚未彻底,同志仍需努力。’”下列对“革命尚未彻底”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B.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继续祸国殃民 |
C.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但胜利果实被衰世凯窃取 |
D.明确了反帝宗旨,但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疯狂侵略 |
17.
1920年1月,北京政府下令改全国国民学校国文为语体文(白话),随后改“语体文”一词为“国语”,确立白话(语体文)的法律地位。这一变革与下列哪一主张的传播有关(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实业救国 | C.三民主义 | D.民主、科学 |
18.
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之处的讨论,正确的是( )
A.都经过长期的起义准备 |
B.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
C.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 |
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
19.
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 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
B.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
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