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53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19

1.综合题(共3题)

1.
铭记近代中国血泪,勿忘列强侵略国耻。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ession street,即“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今日幸颐园,明日幸南海,何时再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四万里封圻日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林白水《警钟日报》1904年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哪次战争?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2)材料二中“六十割台湾”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根据材料三归纳,列强取得了哪些特权?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材料所涉及的中国近代历史的感悟。
2.
掌握历史学习和研究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
(方法一)析历史地图并制作年代尺

(1)判断以上三幅历史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将地图序号和事件名称填写在年代尺的空白处。

(2)通过这三幅地图,有助于我们理解的历史问题是
A.近代化探索B.侵略与反抗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方法二)史料分析和判断
上海是一座饱经风霜的城市。阅读下列近代上海大事记,回答问题。
①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②1845年,上海出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租界(租界:近代历史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③1861年,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④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⑤1896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3)上海的近代历程是近代中国屈辱的缩影,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近代化的缩影。
上述大事记中体现“列强侵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体现“近代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3.
本学期班里组织了主题为“近代化的早期探索”的历史展览。
材料一 图说洋务运动

(1)19世纪年代,面对内忧外患的现状,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发起了洋务运动。
请运用下侧洋务运动示意图所提供的资料,将下列表格填充完整。
 
材料
可论证的观点
①开办第一个兵工厂:安庆内军械所;②创办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
洋务派为实现“自强”而做的努力。
 
洋务派为实现“求富”而做的努力
成立新式教育机构:京师同文馆。
 
 
材料二 史料研读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梁启超《李鸿章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粱启超认为李鸿章在办洋务方面的局限性是什么?
材料三 史料辨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3)依据材料三,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
①戊戌变法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国家。
②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③光绪皇帝支持戊戌变法。
④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运动。
⑤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2.选择题(共19题)

4.
史学家陈旭麓说:对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他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第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两股列强势力的钳制。南方列强势力强调扩展商务与经济特权,北方列强势力更注重领土扩张。其中北方列强势力主要是指
A.英国B.法国
C.美国D.俄国
6.
《马关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开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7.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是纪念民族英雄邓世昌的挽联。邓世昌牺牲于( )
A.平壤战役B.黄海海战C.旅顺战役D.威海卫战役
8.
义和团的揭帖中写道:“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与此内涵相符的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A.“自强”“求富”
B.“驱除鞑虏,恢复中国”
C.“德先生”“赛先生”
D.“扶清灭洋”
9.
下图是一条约的签订场景,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10.
小雨用漫画记述“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这些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11.
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A.永安封王
B.定都天京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12.
下图是广东虎门广场上的烟枪雕塑,它反映的历史事件中,英勇捍卫中华民族尊严的民族英雄是
A.李鸿章
B.邓世昌
C.林则徐
D.梁启超
13.
下侧卡片是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望厦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南京条约》
14.
从遗址中获取信息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图遗址可以印证
A.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史实
B.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史实
C.英法联军侵华的相关史实
D.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
15.
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要分清“史实”和“史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左宗棠收复新疆B.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英军占领香港岛D.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16.
下图是著名历史时事漫画《时局图》,该漫画反映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
B.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D.巴黎和会拒绝归还中国山东主权
17.
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俄国
18.
小张同学准备把下列四本传记按人物的活动归类。以下属于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
在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中,主张“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梁启超
D.胡适
20.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洋务热潮。下列言论中,属于洋务派的是
A.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
B.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C.中国只有实行维新变法,才能自强保种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21.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2.
下图现象产生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