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52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8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6 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此后两年中,英国侵略军不断扩大侵略,炮轰广州,先后攻陷厦门、宁波、镇江等地。
——摘自  2017北师大版教材八上历史
材料二  1856 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炮轰广州,重新挑起战争。第二年,英国联合法国,组成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
——摘自  2017北师大版教材八上历史
材料三 邓世昌 (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汉族,原名永昌,宇正卿,广东广府人,籍贯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现为广州市海珠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
材料四 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清政府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材料记述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材料二记述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与材料一所记述的事件有何关系?
(3)材料三中的邓世昌牺牲在哪场战争中?与该战争有关的条约是什么?
(4)材料四中清政府收到“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是什么?请用句话概括这份“ 礼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严重后果。
(5)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你认为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共同影响中最大影响是什么?
2.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9年(1840~  194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1949 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1)“109年沧桑巨变”,其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 世纪60-9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场什么运动?
(2)“1900 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1919 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的历史事件分别是指什么?
(3)中国近代百年沧桑,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中国近代史的历史特征。 从百年沧桑巨变中,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二  1912年2月,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作曲的中华民国国歌正式公布。国歌中写道:“正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世界,世界和平永保。”
请回答:
(1)孙中山为进行革命,起步于哪一团体的建立?材料一反映了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歌词中颂扬了哪些时代精神?“旧邦新造”指的是什么事件?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4.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梦进行重大探索,开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回顾探索之路,充满艰难和曲折。
(1)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了洋务运动,结果如何?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什么?
(3)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4)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意义。
(5)综上,面对中国近代化民族复兴之路,你有何启示?

2.选择题(共24题)

5.
史学家陈旭麓说:对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他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第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
十九世纪中后期,清政府常常用“割地”“赔款”来向外国列强“求和”,继以维护其摇摇欲坠的腐朽统治。下列帝国列强中,通过“充当帮凶”趁火打劫而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A.沙俄
B.美国
C.日本
D.英国
7.
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正目的是(   )
A.打开中国市场B.维持鸦片贸易
C.割占中国领土D.对林则徐禁烟运动的报复
8.
下面是近代某位人士回忆录的一部分。 回忆录反映的史实是割去了台湾之后……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一般读书人向来莫谈国事的,也要与闻国事, 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为什么被挫于一个小小日本国呢?读书人除了八股八韵之外,还有他应该研究的学问呢!
A.鸦片战争的结果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结果
C.《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
D.《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
9.
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说明
A.鸦片战争的结果B.义和团运动的失败C.清政府的腐朽D.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0.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B.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C.1860年前后,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
如下“百日维新”的主要措施中,最具“民主”气息的是
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设立京师大学堂
D.裁减绿营,精练新军
12.
依据历史漫画可以获取和解读信息,培养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图是一幅反映洋务运动的漫画,对此漫画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洋务运动最终达到了目的
B.洋务运动是一次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洋务派认识到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
13.
他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被拒绝后,只好出国,前往他早年曾求学的檀香山。这时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已三月余,日军已侵人中国东北。怀抱“改良祖国”大志,却痛感报国无门的他愈益忧愤,遂在华侨中揭露清王朝的腐朽残暴,倡议集结团体,共谋救国大计。为此“他”
A.发起了“公车上书”
B.组织了兴中会
C.领导了武昌起义
D.发动广州起义
14.
(题文)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曾播出“于丹谈《论语》心得,引起了人们对儒家思想更多的关注和思考。据此回答,历史上率先举起“民主”和“科学”大旗,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的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戊戌变法
15.
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实现了革命目标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16.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企业,不包括( )
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
C.汉阳铁厂D.福州船政局
17.设集合M={y|y=2x,x<0},N={y|y=lo {#mathml#}g12{#/mathml#} x,0<x<1},则“x∈M”是“x∈N”的(   )
18.设集合M={y|y=2x,x<0},N={y|y=lo {#mathml#}g12{#/mathml#} x,0<x<1},则“x∈M”是“x∈N”的(   )
19.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指责西汉的古文经书全系刘歆伪造,《孔子改制考》将孔子打扮为“改制立法”的祖师爷。两书都没有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不用说守旧派反对,当时的一些开明人士也不赞成。可见,维新变法失败是由于
A.顽固派势力强大
B.维新派及光绪皇帝在实施变法时冒进
C.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
D.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20.
如图是一枚“中华民国十八年”发行的银元,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张银元发行于公元
A.1918年
B.1928年
C.1929年
D.1930年
21.
2010年5月23日上午,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 ④成立中华民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2.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23.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24.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这首《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团歌》唱出了青年的激情与远大抱负。“五四运动”让我们铭记的时代精神是
A.自由
B.爱国
C.平等
D.和平
25.
(题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他所说的前一个“天安门”是指
A.五四爱国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新文化运动
D.开国大典
26.
(题文)翻开《谢觉哉日记》,1921 年6月29日有这样一一行字:  “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这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其中“大事”是指
A.中共“一大”
B.五四运动
C.中共“二大”
D.新文化运动
27.
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不包括
A.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B.中华民国成立
C.中共一大召开D.蒋家王朝的灭亡
2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