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给英国;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协商。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沙市等4处通商口岸等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它们分别签订于列强的哪一次侵华战争之后?
(2)材料一中的内容最能体现这一次侵华战争目的的是哪一条款?
(3)材料二中哪一条款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并对中国产生的危害最大?为什么?
(4)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哪一年签订的?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根据以上的史料并结合所学,说说你对这段历史的感悟。
材料一: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给英国;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协商。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沙市等4处通商口岸等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出自哪一不平等条约?它们分别签订于列强的哪一次侵华战争之后?
(2)材料一中的内容最能体现这一次侵华战争目的的是哪一条款?
(3)材料二中哪一条款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并对中国产生的危害最大?为什么?
(4)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哪一年签订的?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根据以上的史料并结合所学,说说你对这段历史的感悟。
2.判断题- (共1题)
2.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1860年与英法两国所签订的《北京条约》中,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并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
改正:
(2) 19世纪末地主阶级掀起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改正: (3)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 )
改正:
(4)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道光帝逃出北京,留下其弟弟与英法侵略者谈判议和。( )
改正:
(1)1860年与英法两国所签订的《北京条约》中,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并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
改正:
(2) 19世纪末地主阶级掀起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改正: (3)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 )
改正:
(4)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道光帝逃出北京,留下其弟弟与英法侵略者谈判议和。( )
改正:
3.选择题- (共19题)
3.
有人说:“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此处的“战争”分别指
A.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
B.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
D.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4.
史学家陈旭麓说:对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他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第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5.
“从前我国还只有被西方打败,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0.
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海外是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
12.
下列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
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小工人日子更难过了 |
C.这么多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 |
D.听说广西那边有人开始反抗了,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 |
13.
英国学者马士说:“由于中国人民进行了激烈的禁烟运动,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说明马士
A.认识到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
B.肯定了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性 |
C.为英国的侵略辩护 |
D.正确说明了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 |
16.
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应对“强敌”,他主要的策略是( )
A.固守传统之道,以静制动 | B.学习西方技术,以图自强 |
C.改革政治体制,确立民权 | D.运筹外交谋略,以夷制夷 |
19.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 B.训练新式陆海军 |
C.开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 | 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
20.
初二某班同学举办以“近代化探索”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下列选项与此相符的是( )。
①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②邓世昌血染黄海
③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④严复译述《天演论》
①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②邓世昌血染黄海
③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④严复译述《天演论》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1.
画家孔维克创作的《公车上书》被列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由孔维克耗时3年完成。领导“公车上书”这一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康有为、梁启超 | B.康有为、李鸿章 | C.梁启超、李鸿章 | D.林则徐、谭嗣同 |
4.填空题- (共2题)
22.
依据所学,完成下列“标志着”的历史事件。
(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事件 。
(2)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3)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是 。
(4)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 。
(5)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事件 。
(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事件 。
(2)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3)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是 。
(4)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 。
(5)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事件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9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