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宣言阐释了自由、民主的政治原则,指出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言谴责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罪恶,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管辖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材料二:宣言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1)以上材料分别与哪两个历史文献有关?
(2)据所学分别总结出以上文献颁布的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一:宣言阐释了自由、民主的政治原则,指出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言谴责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罪恶,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管辖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材料二:宣言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1)以上材料分别与哪两个历史文献有关?
(2)据所学分别总结出以上文献颁布的重大历史意义。
2.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那场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据材料说出美国参加这场战争的真实目的。
(2)“威尔逊为美国选择的外交战略”是协同英、法共同主导战后世界秩序,请说出这一秩序的名称。
(3)“罗斯福对塑造战后世界秩序发挥了关键作用”与哪一史实有关?
(4)据材料和问题总结以上两位总统对世界的共同贡献。
材料一:
![]() | 战争对美国来讲是笔大生意,威尔逊领导美国参加的那场战争,战场上每名敌军倒下,美国就有25000美元入账…威尔逊为美国选择的外交战略是以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加入角逐世界霸主的行列。 |
材料二:
![]() | 他人主白宫后,对内积极推行以救济、改革和复兴为主要内容的 “罗斯福新政”…二战后期反法西斯联盟逐渐扭转形势后,罗斯福对塑造战后世界秩序发挥了关键作用。 |
(1)材料一中“那场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据材料说出美国参加这场战争的真实目的。
(2)“威尔逊为美国选择的外交战略”是协同英、法共同主导战后世界秩序,请说出这一秩序的名称。
(3)“罗斯福对塑造战后世界秩序发挥了关键作用”与哪一史实有关?
(4)据材料和问题总结以上两位总统对世界的共同贡献。
3.
阅读德国大事年表(部分),回答问题
(1)据所学分别指出德国“实现统一”和发生“分裂”的国际背景。
(2)据大事年表归纳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因素。
(3)据所学概括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分别抓住了哪些有利的“外部机遇”。
(4)据大事年表,谈谈二战后德国通过怎样的途径实现了崛起。
时间 | 事件 |
1871年 | 实现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颁布《德意志帝国法》,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
1879年 | 德、奥缔结军事同盟条约 |
1882年 | 德、意缔结军事同盟条约 |
1883年 | 卡尔本茨创建奔驰汽车公司,10年后制造出第一辆四轮汽车 |
1888年 | 威廉二世继承皇位,提出德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政策 |
1913年 | 德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英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帝国主义强国 |
1914年8月 | 德国首先对英法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1919年6月 | 巴黎和会后,协约国同德国签定《凡尔赛条约》,德国被严厉处置 |
1929—1933年 | 德国为6万家企业倒闭,德国工业生产下降了40.6% |
1933年1月 |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主张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
1937年11月 | 德国与意大利、日本三国结成轴心军事同盟 |
1939年9月 | 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 |
1949年 | 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
1951年 | 西德,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
1958年 | 西德倡导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
(1)据所学分别指出德国“实现统一”和发生“分裂”的国际背景。
(2)据大事年表归纳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因素。
(3)据所学概括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分别抓住了哪些有利的“外部机遇”。
(4)据大事年表,谈谈二战后德国通过怎样的途径实现了崛起。
4.
结合所学,回答基础知识
(第一组重要人物)

(1)据所学知识,分别说出以上人物为发展本国经济所做的努力。
(第二组重大战役)
(2)说出二战期间苏联抗击法西斯侵略所发动的重要战役。
(第三组重要组织)
(3)为应对二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说出苏联主导建立的重要国际组织。
(第一组重要人物)

(1)据所学知识,分别说出以上人物为发展本国经济所做的努力。
(第二组重大战役)
(2)说出二战期间苏联抗击法西斯侵略所发动的重要战役。
(第三组重要组织)
(3)为应对二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说出苏联主导建立的重要国际组织。
2.选择题- (共23题)
5.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对“继续”多角度的理解,以下学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生甲:时间上前后衔接 |
B.学生乙:目的上前后相似 |
C.学生丙:影响上前后递进 |
D.学生丁:内容上前后相同 |
6.
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材料中皮洛夫所要表达的中心观点是
A.德国要求加强国防,加紧对外扩张 |
B.德国受到英法俄等国的威胁 |
C.德国具有军国主义传统 |
D.德国积极谋求建立外部联盟 |
7.
结盟是战争的序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属于同盟国的是
A.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
B.英国、法国、俄国 |
C.德国、俄国、意大利 |
D.英国、奥匈帝国、法国 |
9.
1870—1913年,英法两国工人的实际工资增加了一倍,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A.促进了劳动者生活待遇的改善 |
B.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 |
C.在多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
D.使工人免于受剥削地位 |
10.
下面是李一涵同学在复习中总结的重大历史事件。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是
英国议会颁布《权力法案》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法国颁布《人权宣言》
英国议会颁布《权力法案》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法国颁布《人权宣言》
A.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
B.整体世界的形成 |
C.“蒸汽时代”的到来 |
D.步入近代的主要国家 |
11.
有学者认为,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是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英法革命所要解决的“如出一辙”的问题是
A.摆脱外来殖民统治 | B.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
C.为工业革命扫清障碍 | D.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
12.
“14世纪末,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东罗马帝国的诸多学者,带着大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意大利避难。”材料表明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最早兴起 |
B.意大利人对财富的追求和渴望 |
C.资产阶级的努力和推动 |
D.保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
13.
十九世纪,面对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来自国外的旅行者却为它的魅力所倾倒;有钱的英国人更喜欢乘坐蒸汽轮船在浑浊不堪、散发异味的泰晤士河上游览。这说明
A.电力在英国被广泛应用 | B.人们附醉于工业革命成就 |
C.发展工业必须破坏环境 | D.工业革命成果扩展到全球 |
15.
一个由曼彻斯特6000名工人组成的组织在给林肯的信中写道:“这将使你的名字亚伯拉罕·林肯流芳后世。请接收我们维护这一自由宣言的最高敬意。”“这一自由宣言”指的是( )
A.《独立宣言》 | B.《宅地法》 |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D.《人权宣言》 |
1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万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万人……”材料显示这次改革
A.使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 | B.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
C.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D.使俄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
18.
有学者认为:“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日本那样在西方经济和军事技术优势的挑战面前做出这样迅速和成功的反应。”19世纪中期,日本面对西方挑战作出的“反应”是
A.实行大化改新 |
B.废除农奴制 |
C.实行明治维新 |
D.颁布《权利法案》 |
19.
“1939年9月3日上午九时,英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告,要求德国在上午11时之前,提供停战的保证,否则英国向德国宣战:正午时,法国也向德国发出类似的最后通告,其期限为下午五时,”英法对德发出“最后通告”的原因是
A.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
B.德国突然袭击波兰 |
C.德意入侵埃塞俄比亚 |
D.德国迫害犹太人 |
20.
九年级的历史刘老师让学生讨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最重要因素”,学生们给出了以下四种答案,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A.英法操纵国联,武装干涉苏联 |
B.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联盟,四处侵略 |
C.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波及全世界 |
D.“委任统治”引发殖民地人民反抗 |
21.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遏制苏联的“冷战”的开始,下列对“冷战”政策含义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A.美苏之间非战争非和平的冲突和对抗 |
B.只用局部战争打击亲苏势力 |
C.用联合资本主义国家的手段包围苏联 |
D.用经济手段援助欧洲 |
22.
战争的残酷性,欧洲全球地位的滑落,反战情绪广泛传播,使欧洲的精英认为欧洲的联合是欧洲未来的唯一出路,由此不能得出
A.人们试图用和平手段实现欧洲联合 |
B.战争是欧盟成立的基础 |
C.战争对欧洲的联合有一定推动作用 |
D.欧洲联合与其自身地位下降有关 |
24.
“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列宁的《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作用》→1917年5月彼得格勒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一“全俄第二次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大会”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上述材料说的是
A.十月革命的背景 |
B.十月革命的过程 |
C.十月革命的特点 |
D.十月革命的意义 |
25.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导致下表中不同年代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年) | 1921 | 1923 | 1925 |
粮食产量(亿普特) | 23.13 | 34.55 | 44.24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成立苏维埃加盟共和国 |
C.实施新经济政策 |
D.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
26.
罗斯福“新政”的成功,为困境中的自由经济打开了通道。对经济生活不能袖手旁观,成为以后美国历届政府的基本信条。此“基本信条”是
A.采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 B.政府要干预经济 |
C.推行市场经济 | D.禁止政府直接投资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