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材料: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以上材料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个不平等条约?(1分)
(2)材料都破坏了中国的哪些主权?(2分)
(3)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1)以上材料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个不平等条约?(1分)
(2)材料都破坏了中国的哪些主权?(2分)
(3)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
材料一: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中写道:“甲午战败的消息使全中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材料二: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兵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人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等。
材料三:据报道,有记者问:“2014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中方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未来?”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120年前的中国,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请列举两例史实说明。(4分)
(2)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二是什么条约的主要内容?它的签订给中国造成的最严重危害是什么?(2分)
(4)你认为材料三中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今天,作为中学生怎样做才能最好地体现爱国主义精神?(2分)
材料二: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兵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人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等。
材料三:据报道,有记者问:“2014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中方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未来?”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120年前的中国,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请列举两例史实说明。(4分)
(2)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二是什么条约的主要内容?它的签订给中国造成的最严重危害是什么?(2分)
(4)你认为材料三中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捍卫自己的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今天,作为中学生怎样做才能最好地体现爱国主义精神?(2分)
3.
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晚清财政收结构表 (单位:万两)
(1)表中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发生了哪些变化?
(2)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晚清财政收结构表 (单位:万两)
年份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收入 | 其他收入 | 总收入 |
1849 | 3281 | 969 | …… | 4250 |
1885 | 3071 | 3923 | …… | 7708 |
(1)表中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发生了哪些变化?
(2)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
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照片中的人物是 (1分)这是为了纪念 而举行的大会。(1分)这一事件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3分)
(2)材料二中的哪个刊物与材料一照片中的人物有关系?(写出字母序号)(1分)该刊物是哪个组织的机关报?(1分)
(3)你能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二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吗?(1分)并说说与其它两份刊物相关联的事件。(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照片中的人物是 (1分)这是为了纪念 而举行的大会。(1分)这一事件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3分)
(2)材料二中的哪个刊物与材料一照片中的人物有关系?(写出字母序号)(1分)该刊物是哪个组织的机关报?(1分)
(3)你能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二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吗?(1分)并说说与其它两份刊物相关联的事件。(2分)
2.列举题- (共2题)
3.判断题- (共1题)
7.
判断题(10分)
1. 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起义军称“义和团”。
错误: 订正:
2.1842年,美国侵略者通过《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
错误: 订正:
3.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中外纪闻》杂志为主要阵地。
错误: 订正:
4.中山装的袖口有三个纽扣,这三个纽扣意味着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主主义。
错误: 订正:
5.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错误: 订正:
1. 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起义军称“义和团”。
错误: 订正:
2.1842年,美国侵略者通过《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
错误: 订正:
3.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中外纪闻》杂志为主要阵地。
错误: 订正:
4.中山装的袖口有三个纽扣,这三个纽扣意味着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主主义。
错误: 订正:
5.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错误: 订正:
4.简答题- (共1题)
5.选择题- (共10题)
9.
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 D.洋务运动破产 |
11.
“清军没有守住一座该守住的城池,没有攻下一个该攻下的阵地。丰岛海战、平壤之战,乃至大东沟海战,日军无一战有十足胜算,但清军却总是无一战不一触即溃。”这些言论议论的是
A.鸦片战争 | B.甲午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抗日战争 |
12.
(题文)下列关于《马关条约》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B.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开始 |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14.
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此时日本入侵,清军战败。后来有人在北京城门写下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对联中“割地求和”是指清政府割让了()
A.香港岛 | B.台湾 |
C.山东 | D.澳门 |
15.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维新变法运动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了质的飞跃。与洋务运动相比,这个“质的飞跃”体现在戊戌变法是为了( )
A.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 | B.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 C.抵抗侵略、救亡图存 |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17.
历史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归纳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B.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列举题:(2道)
判断题:(1道)
简答题:(1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