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近代历史上,中国和日本发生过两次战争。这两次战争中国一败一胜,都给中国带来了深远影响。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上述材料是《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它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这场战争清政府战败了,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2)试简述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原因。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
(3)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那么,人类应该怎样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战争呢?
材料一 “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上述材料是《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它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这场战争清政府战败了,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2)试简述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原因。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
(3)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那么,人类应该怎样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战争呢?
2.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重要军事工业。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还进行了哪些重大探索活动?
(2)图二中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代表人物。维新派为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
(3)图三中的孙中山一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不止。在110多年前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后来他又致力于创建新型的革命军队,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4)图四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起点”的含义是什么?请你依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1)图一中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重要军事工业。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还进行了哪些重大探索活动?
(2)图二中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代表人物。维新派为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
(3)图三中的孙中山一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不止。在110多年前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后来他又致力于创建新型的革命军队,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4)图四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起点”的含义是什么?请你依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
3.
下图是某同学在某一主题图文结合的探究学习中搜集的图片资料,请你也参与这次探究学习活动:

(1)图片A、B、C、D分别反映的事件及其产生的结果是什么?
(2)从图片A、B、C、D可以看出国共两党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从中获得的启迪是什么?
(3)通过以上图片和问题的解决,你知道该同学探究学习的主题是什么吗?

(1)图片A、B、C、D分别反映的事件及其产生的结果是什么?
(2)从图片A、B、C、D可以看出国共两党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从中获得的启迪是什么?
(3)通过以上图片和问题的解决,你知道该同学探究学习的主题是什么吗?
2.选择题- (共27题)
4.
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是英国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是英国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5.
慈禧曾经两度狼狈逃亡,第一次偕同咸丰皇帝出奔热河,第二次偕同光绪帝出奔西安。慈禧两度狼狈逃亡的原因是 ( )
A.北京爆发严重疫情 |
B.北京被外国侵略联军攻陷 |
C.紫禁城内发生大火 |
D.有志之士忧国忧民,群情愤恨,包围皇城 |
7.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时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
①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②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①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②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A.①②③④ | B.④①②③ | C.④③②① | D.①③②④ |
9.
下列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有割地、赔款、开口通商的内容 | B.都损害了中国的权益 |
C.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 D.都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
10.
近代历史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协定关税 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①协定关税 ②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A.①③② | B.③②① | C.①②③ | D.②③① |
12.
“为了救国,我愿洒了我的血。但是今天每一个人的牺牲,将有千百人站起来继续进行维新的工作。”这一慷慨陈词反映的是 ( )
A.李鸿章“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 | B.谭嗣同誓死推行维新变法的决心 |
C.陈独秀“民主”“科学”的思想 | D.邓世昌勇撞“吉野号”的气概 |
13.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图示解读正确的是 ( )


A.图示反映的主题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 B.在A时间,洋务派提出了“求富”口号 |
C.C时间反映的事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 D.B和D爆发的运动都彻底批判儒家思想 |
15.
纪录片《复必之路》的解说词中写道:“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
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
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6.
(2015新疆乌鲁木齐)在某校八年级(8)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的有关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下列李伟同学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
B.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
C.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D.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17.
民国十三年,在北京《晨报》中可能看到的消息是 ( )
A.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实现 | B.北伐军进军迅速,连克汀泗桥、贺胜桥 |
C.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 D.汪精卫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
20.
我国有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体制改革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A.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
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
D.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
22.
下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发生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井冈山会师
②南昌起义
③西安事变
④重庆谈判
①井冈山会师
②南昌起义
③西安事变
④重庆谈判
A.③①②④ | B.①②③④ | C.②①③④ | D.①③②④ |
23.
“一百年前,一次革命点燃了他们的救国之梦。一所学校,在腥风血雨中奇迹般诞生。无数热血男儿历经千难万险,从四面八方奔向同一个地方——黄埔军校。”下列关于黄埔军校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 B.蒋介石曾任黄埔军校的第一任校长 |
C.军校培养了国民革命军的骨干力量 | D.黄埔军校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的 |
25.
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
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都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都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26.今有化学反应:
① NaHCO3+NaOH=Na2CO3+H2O;
② NaOH+CO2=NaHCO3;
③ 2NaOH+CO2= Na2CO3+H2O;
④ CO2+Na2CO3+H2O =2NaHCO3 。
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的三边分别表示了上述反应中的一个。
则:OA表示反应{#blank#}1{#/blank#}(选填①②③④等,下同);
OB表示反应{#blank#}2{#/blank#};BA表示反应{#blank#}3{#/blank#}。
27.
下列选项描述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A.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
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
C.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
D.电影《甲午风云》 |
29.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一现象说明了
A.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 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 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