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部编八年级历史上 第一二单元评价检测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46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9/18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曾国藩说:购买外洋船炮并进行仿造,是“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
(1)发动图一战争的侵略者是谁?战后什么条约的签订使近代中国的主权从此开始丧失?
(2)图二所示为圆明园被焚毁后的一处残迹,制造该残迹的强盗是谁?侵略者为什么要将圆明园焚毁?
(3)曾国藩的话,表明他决心投身一场什么运动?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所示事件与曾国藩从事的运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历史关系?
2.
(侵略之船)
材料一英国军舰“皋华丽”号

(1)在这艘英国军舰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结合条约的内容分析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
(自强之船)
材料二“黄鹄”号

(2)这是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木质蒸汽轮船,它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你认为它发生在什么事件中?该事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地位如何?
(英雄之船)
材料三“致远”号

(3)这是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之船。当时指挥这艘军舰的管带是谁?这场海战发生在哪场战争中?
(4)这些船见证了中华民族屈辱与抗争,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3.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据要求回答问题。
(历史之痛)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次战争?“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二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往事惊心泪欲潸”中的“往事”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件史事?这一史事对中国有何影响?
材料三试问,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袭击,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利用传教伪善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能不痛恨他们吗?
——列宁《对华战争》
(3)请问“英国人、法国人……疯狂镇压”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何恶劣影响?
(奋起抗争)
在中华民族悲壮的近代历史中,他们的名字永垂史册,仔细读图:

(4)请分别写出图一、图二人物的英雄业绩。两位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
(5)通过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主题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注意:至少两个角度)
4.
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中的中国)
材料一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为实现“自强”,洋务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请举具体事例。
材料二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对话节选(如图)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与材料一相比,该主张是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
(成与败的反思)
(3)材料一、二反映的事件最终结果怎样?请结合所学知识,选其一分析其成或败的原因。

2.选择题(共16题)

5.
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
A.平壤战役B.黄海大战C.辽东之战D.威海卫战役
6.
为“自强”,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为“求富”,他们又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下列哪个企业是洋务派为“自强”而兴建
A.B.
C.D.
7.
从本质上看,两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相似点是
A.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权益
B.教训清政府占领其领土
C.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
D.维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8.
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的浮雕再现了中华民族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辉历程。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组浮雕,它反映的主题是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鸦片战争
9.
所指的“五口通商”是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哪五个城市
①广州
②上海
③深圳
④福州
⑤宁波
⑥厦门
⑦南京
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⑥
D.③④⑤⑥⑦
10.
“双方最终于4月17日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之后,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纷纷在中国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个“条约”是
A.《瑷珲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1.
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爆发太平天国起义,为镇压太平军,当时的清政府不得不调离了北方的戍边部队。某国趁火打劫,大军压境,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该国是 ( )
A.英国B.美国C.俄国D.法国
12.
如果让你为中国近代史总体特征进行概括描述,你会选择
A.曲折里奋进
B.屈辱中探索
C.自大显无知
D.光辉而灿烂
13.
鸦片战争中英军的火炮,虽然大多是小型炮,但制作精良,机动性也很好,加之瞄准方法的改进,英国炮的杀伤力远胜于中国炮。这里介绍的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是( )
A.武器装备的落后B.军事指挥的失误
C.个人素质的差异D.领导者的决策
14.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地图,与下图相比,我们从下图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中国的近代历史开始了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15.
(题文)在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中,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这句台词的错误主要在于
A.李鸿章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B.李鸿章没有经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圆明园是被日军烧毁的
D.圆明园是被英法联军烧毁的
16.
优秀的历史影视是对历史的生动再现,下列影片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是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②④①
17.
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都
A. 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C. 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 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18.
下图是法国作家布立赛写的历史著作。封面上提到的“1860:圆明园大劫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
“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
20.
绘制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能力要求之一。以下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