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根据材料二,这座皇家园林名称是什么?它毁于哪次战争?
(3)追根溯源,根据材料三,钓鱼岛问题源于哪场战争?这次战争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4)材料四是来自哪一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有何影响?
(5)概括出自鸦片战争至 19 世纪末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主要史实。

材料一:鸦片“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放任自流,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人民痛感鸦片危害,强烈要求禁烟。
材料二:北京西郊,青山绿水,风景优美。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时150年,在这里建造起中西合璧,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这座皇家园林却在战争中被洗劫一空。
材料三: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始于近代史 上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略。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迫不及待地通过“内阁决议”,单方面决定将钓鱼岛划归日本。
材料四:……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1)依据材料一,禁烟运动的领导人是谁?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一条约?(2)根据材料二,这座皇家园林名称是什么?它毁于哪次战争?
(3)追根溯源,根据材料三,钓鱼岛问题源于哪场战争?这次战争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4)材料四是来自哪一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签订对近代中国有何影响?
(5)概括出自鸦片战争至 19 世纪末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主要史实。
2.
中国近代史是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材料一

(1)图一人物与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2)用最简练的语言概述图二人物的英雄事迹。
材料二 浙江慈溪一带流传着这样的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
(3)材料中的“红头军”指的是什么军队?材料中的洋人为什么怕红头军?
材料三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4)义和团的斗争口号是什么?据材料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5)学习了上述英勇鲜活的斗争史实,你有何感悟?
材料一

(1)图一人物与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2)用最简练的语言概述图二人物的英雄事迹。
材料二 浙江慈溪一带流传着这样的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
(3)材料中的“红头军”指的是什么军队?材料中的洋人为什么怕红头军?
材料三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4)义和团的斗争口号是什么?据材料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5)学习了上述英勇鲜活的斗争史实,你有何感悟?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军事失败”与“少数人觉悟”各指什么具体事件?
材料二 “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中国近代史》
(2)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3)“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是指什么?先进的中国人为此又进行了什么探索?
(4)材料二中的这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强国之路,试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5)作为青年学生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一 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军事失败”与“少数人觉悟”各指什么具体事件?
材料二 “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中国近代史》
(2)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3)“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是指什么?先进的中国人为此又进行了什么探索?
(4)材料二中的这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强国之路,试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5)作为青年学生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选择题- (共25题)
5.
帝国主义1902年在华的总投资,是7.88亿美元,1914年达到16.1亿美元,1907年84%的航运业、34%的棉纺业及100%的钢铁生产,处于外国控制之下。材料强调了帝国主义( )
A.对华经济掠夺 | B.帮助中国经济建设 |
C.开辟通商口岸 | D.割占中国领土 |
6.
在一次校内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示关键词:“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王”,参赛选手根据这些提示,可以判断出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洪秀全 | B.李秀成 | C.杨秀清 | D.石达开 |
8.
“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曾国藩等人探索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上述才俩中“曾国藩等人”进行的探索是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10.
“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像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引文评价的是中国在哪次战争失败后的反应?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中日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4.
恩格斯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这次战争”中签订了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5.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国轮船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
A.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
B.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
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员 |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
16.
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 |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
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
17.
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九龙司 |
B.香港岛 |
C.台湾 |
D.辽东半岛 |
18.
中国近代史既是部届辱史,又是部抗争史。下列侵略与抗争史实搭配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左宗棠收复新疆 |
C.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迎战敌舰 |
D.八国联军侵作战争一义和团廊坊大捷 |
19.
《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 | B.甲午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第二次鸦片战争 |
21.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从一个侧面表明( )
A.赔款数目庞大 |
B.割让大量领土 |
C.清政府注重发展友好外交关系 |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22.
据史料记载:甲午海战时北洋水师在舰船吨位、舰队建制、舰炮活力等方面与日本海军相比,或是相差无几,或是互有优劣;但北洋水师遭到惨败,直至全军覆没。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北洋水师官兵作战不力 |
B.北洋水师将领指挥不利 |
C.李鸿章实行投降政策 |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
23.
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24.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而戊戌变法的参与者谭嗣同临终愤慨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这两个不同的事件却有着相类似的结局,主要说明( )
A.他们失败的相同根源在于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
B.他们都没有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 |
C.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
D.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和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
25.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在这两大领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和鸦片战争 |
B.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
C.鸦片战争和戊戌变法 |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
27.
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变法有关的句子是( )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