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2)引起材料二中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中的青年认为“中国革命成功了”但也有人认为“中国革命失败了”,请你就其中的一种观点说出两点理由。
(3)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在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一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的内容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怎样的变化?(2)引起材料二中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中的青年认为“中国革命成功了”但也有人认为“中国革命失败了”,请你就其中的一种观点说出两点理由。
(3)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在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2.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一句话概括器物探索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地位。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
(3)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重要成果?为什么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
(思想解放)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4)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什么作用?
(新的征程)
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人延续了孙中山未竟的事业,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征程。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山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革命道路。
(5)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6)“南湖红船”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其意义如何?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一句话概括器物探索之路在中国历史上地位。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
(3)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重要成果?为什么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
(思想解放)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4)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该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什么作用?
(新的征程)
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人延续了孙中山未竟的事业,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征程。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山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革命道路。
(5)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6)“南湖红船”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其意义如何?
2.选择题- (共21题)
4.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5.
法国大文豪雨果有这样的评价:“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无与伦比的圆明园被毁于(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8.
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康有为的“变法图强”,从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巴黎和会上的据理力争,这是仁人志土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 B.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
C.国家分立,民族交融 | D.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
9.
从经济的角度看,有学者认为,《马关条约》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一个分水岭。以下哪个说法能有效佐证这一观点 ( )
A.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第一大城市 | B.列强经济扩张的方式和民族资本加速发展 |
C.民族革命成为历史的主流 | D.开辟通商口岸的地域发生显著变化 |
15.
他热情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这位历史人物是( )
A.陈独秀 | B.李大钊 |
C.鲁迅 | D.胡适 |
21.
2012年是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孙中山于1925年在北京逝世。按照民国纪年的方法计算,1925年应该是民国哪一年
A.民国12年 | B.民国13年 | C.民国14年 | D.民国15年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