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剑河县南寨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专项训练—选择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42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6

1.选择题(共139题)

1.
下列史实按照其发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卢沟桥事变;
②西安事变;
③辽沈战役;
④百团大战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2.
下列属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战役有 (    ) 
①辽沈战役
②台儿庄大战
③平型关大捷
④百团大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
文献纪录片《走近***》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指( )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渡江战役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4.
小红在历史课上搜集了如下史料,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大生纱厂,推断她学习的主题是(  )
A.洋务企业的产生B.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C.一五计划的成就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
5.
一部反映19世纪末期中国某富商家族兴衰历史的电视剧正在热播 , 剧中有这样几组镜头 , 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镜头一:商人到日本人在苏州开设的工厂谈生意
B.镜头二:商人的儿子在 《 申报》 报社当记者
C.镜头三:商人正在读《新青年》,了解新闻时事
D.镜头四:商人家住北京东交民巷
6.
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 )
A.徐州会战B.台儿庄战役C.平型关大捷D.百团大战
7.
以下正确反映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是( )
A.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北伐战争B.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C.五四运动--北伐战争--解放战争--抗日战争D.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8.
唐德刚谈到新文化运动时说:白话文运动,在他画龙点睛之后,才走上正轨。他指的是(    )
A.李大钊B.胡适C.陈独秀D.鲁迅
9.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是其导火线B.运动中心在北京和上海
C.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D.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0.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
A.中共一大B.中共三大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
11.
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先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2.
某中学举行重走长征路活动课竞赛。小明同学准备在演讲活动中再现下列历史场景。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
A.红军四渡赤水河B.召开遵义会议C.三大主力会宁会师D.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13.
81年前,一次闪烁着革命理想光芒的远征,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长征情结。长征途中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事件是( )
A.四渡赤水B.遵义会议C.飞夺泸定桥D.吴起镇会师
14.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在经过了10年最激烈的内战后,红军和白军忽然携手合唱《友谊地久天长》,美国记者评价的是( )
A.北伐战争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
15.
这是抗战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场激战是( )
A.平型关大捷B.淞沪会战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16.
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
A.民主与科学B.自强与求富C.民主与共和D.扶清灭洋
17.
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人物是(    )
A.陈独秀B.孙中山C.***D.邓小平
18.
1912年3月,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是(   )
A.孙中山B.黄兴C.黎元洪D.袁世凯
19.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竖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三民主义B.变法图强C.实业救国D.民主、科学
20.
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D.中华民国成立、 五四运动
21.
1926年,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是( )
A.南京国民政府B.广东国民政府C.武汉国民政府D.中华民国政府
22.
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成立之年称为中华民国元年,即 ( )
A.1894年B.1911年C.1912年D.1917年
23.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员行之。该规定出自( )
A.《定国是诏》B.《同盟会宣言》C.《民报》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4.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中华民国纪元,据此,(2015年)换算成民国纪年应是( )
A.民国100年B.民国99年C.民国101年D.民国104年
25.
国共两党共同推动的北伐战争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北伐的对象不包括(   )
A.陈炯明B.张作霖C.孙传芳D.吴佩孚
26.
某剧组准备拍摄有关纪念孙中山的纪录资料片,下图是剧组在檀香山拍摄的某一场所,这里见证了孙中山建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孙中山在这里成立的是(   )
A.兴中会B.强学会C.华兴会D.同盟会
27.
据新华社报道,流落异国他乡的圆明园7件大理石柱,将在2014年秋,从挪威一家博物馆回归中国,这些石柱精美的纹饰和高超的雕工代表了清代乾隆时期的最高水准。那么,这些石柱流失海外是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28.
广东有中山市,不少城市有中山路、中山公园。请问这与哪位伟人有关( )
A.鲁迅B.黄兴C.***D.孙中山
29.
去年(2015)3月12日,是孙中山逝世90周年。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
A.民国十二年B.民国十三年C.民国十四年D.民国十五年
30.
“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A.背景
B.目的
C.性质
D.作用
31.
“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但可以壮国家的声望。”这是19世纪末一位民族英雄的豪言壮语。这位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32.
太平天国运动中,列强成立了“洋枪队”,与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军。这说明(  )
A.太平军已攻陷北京城B.清军已推动抵抗能力
C.外国势力已侵华D.中外反动势力已勾结
33.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十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甲午战后的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34.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开始的标志是(  )
A.定都天京B.金田起义C.北伐和西征D.青浦大战
35.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该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北边的是( )
A.厦门B.福州C.上海D.广州
36.
某校学生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中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A.战争爆发于1894年,最终签订了《北京条约》
B.黄海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威海卫战役中,南洋舰队全军覆没
D.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37.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C.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38.
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因为列强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关天培
C.华尔在浙江慈溪的战役中被清军击毙
D.这次农民运动的结果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39.
1857-1859年,印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起义,在此期间中国发生的类似的大事是
A.义和团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戊戌变法
40.
陈玉成侦知武昌城里粮草已尽,带领500入夜袭武昌。他率众登上城墙,摇旗大喊:“天兵到了”清军惊慌失措,四散逃命。太平军一举攻破武昌。关于材料中所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②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③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
④“太平军”与洋枪队多次展开激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1.
1853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 
A.西安B.南京C.永安D.安庆
42.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地图,与下图相比,我们从下图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中国的近代历史开始了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43.
晚清时期,外国列强能够在重庆开办工厂,这一现象始于下列哪一条约?(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44.
在近代某一条约签署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个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45.
下列关于中英《南京条约》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割让香港给英国
B.赔款2100万两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D.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不须同英国协商
46.
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子、洋纱等用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这种状况表明()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了
B.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C.近代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惠及乡村
D.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47.
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48.
“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工之食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烟者十之八,仕之食烟者过半。”“十室之邑,必有烟馆。”这说明清朝(  )
A.吸食鸦片现象普遍B.军民体质下降C.林则徐禁烟无成效D.白银大量外流
49.
《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下列条款属于《辛丑条约》的是
①割让香港岛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④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0.
“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1840年)战争?……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其中“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的含义是( )
A.非法贸易、正当贸易B.两种植物C.中英土特产D.殖民、殖民地
51.
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争取外交平等
52.
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A.关天培B.林则徐
C.左宗棠D.邓世昌
53.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输入③爆发于1856年  ④美俄两国为帮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
54.
古城南京是中国历史一位特殊“见证者”,它见证了(  )
①太平军在这里设立都城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日军大屠杀  ④中华民国的建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
55.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有关这段历史的整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世纪四十年代初,在南京,因为战争的失败,清政府开始接受侵略者提出的领土要求
B.19世纪中后期,由于八国联军侵华,北京圆明园开始成为一处遗址
C.19世纪末,日本人在中国建厂,加大对中国经济掠夺
D.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56.
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伤感是因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7.
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
A. 舰船数量的劣势     B. 洋务运动的贡献
C. 甲午战败的原因     D. 维新变法的成效
58.
1897年11月,山东发生“曹州教案”,德皇更对其舰队训言,谓:“如中国阻挠我事,以老拳挥之”。由于德国在山东的侵略行径,使得山东人民对外国侵略者极为反感。在此背景下,出现了
A.禁烟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59.
“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材料中导致中国“国将不国”的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0.
“中国人口约为4 亿5 千万,列强要求中国赔款4 亿5 千万两白银,用意是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纳1 两白银的‘罚金’,借此惩罚、侮辱所有的中国人。”该材料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1.
近代史上,“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曾被作为清政府的“义务”写进条约,严重侵犯了中国人民的正当权利和自由,这一规定出自(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二十一条”
62.
下列国家没有参加八国联军侵华的是
A.德国
B.美国
C.西班牙
D.俄国
63.
一位老者收藏有四张1903年北京东交民巷的照片,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
B.各国大使在举行宴会
C.有许多西式建筑
D.外国军队在进行操练
64.
纪录片《复必之路》的解说词中写道:“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
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65.
中山装,是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服装。它的衣袖上有三个扣子,据说是代表着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不包括(  )
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D.社会主义
66.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约法》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D.《共同纲领》
67.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68.
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并推行“百日维新”的是(  )
A.咸丰帝B.慈禧太后C.宣统帝D.光绪帝
69.
下列是一组反映中国近代化的图片。其中与洋务派提出的“求富”口号相吻合的图片是
A.
B.
C.
D.
70.
中国近代史经历的几个主要历史时期依次是
①清朝晚期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  ③北洋军阀时期  ④国民政府时期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③D.②③④
71.
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为此,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爱国运动
72.
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屋子的材料是(  )
A.西方先进科技B.君主立宪政体
C.民主共和D.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73.
上海世博会期间,江南广场举办了一场以“工业记忆”为主题的雕塑艺术展。江南广场前身是100多年前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该企业属于( )
A.军事工业B.民用工业C.资本主义企业D.外资企业
74.
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其中“近代化”的内容不包括(    )
A. 经济工业化
B. 政治民主化
C. 教育近代化
D. 军事近代化
75.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日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  )
A. 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
B. 治标不治本,没触碰封建制度
C. 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
D. 药力过猛,难以下咽
76.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自我疗伤”﹣﹣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
B.“温药治疗”﹣﹣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C.“猛药重治”﹣﹣是变革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D.“开颅洗脑”﹣﹣确立起了民主科学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77.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这一运动指的是
A.维新变法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78.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西方的新型工业的梦想”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一五”计划
79.
雷颐说:晚清的悲剧就在于没有大灾难,统治者就不会主动变革,非要在一场大灾难以后才不得不变革。下列说法能够验证此结论的是( )
A.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进行了洋务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进行了辛亥革命
D.《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推行了新文化运动
80.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1.
以下关于戊戌变法内容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设立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
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
C.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D.裁汰旧军,精练陆军,创建北洋海军
82.
有学者认为:甲年中日战争“以清政府失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83.
报纸是近代各种思想传播的主要工具。下列报纸以宣传君主立宪制为主旨的是( )
A.《申报》B.《民报》C.《南风报》D.《万国公报》
84.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鞑虏”指的是(    )
A.西方列强B.满清政府C.少数民族D.北洋军阀
85.
1912年12月,南京临时政府工商部颁布《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规定工艺品的发明者有权申请专利;后又颁布了《公司条例》《农商部奖章规则》等。南京临时政府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促进文化生活的变迁
C.推动社会习俗的变化
D.推进新式教育的发展
86.
与中国以往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
A.以富国强兵为宗旨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87.
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88.
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
C.《共同纲领》D.《总统宣辞》
89.
1930年,何应钦曾经指出“辛亥革命懵懂算是挂上了一个民国的空招牌,并没有建设民国的实际,由推翻满清一点而论,固然算是成功。由全部革命的目的而论,究不能不谓为失败。”下列诗句与其观点一致的是( )
A.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B.伊除专制百年后,犹补前贤功未成
C.抛却十万头颅血,要将乾坤力挽回D.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90.
一部历史作品中写道:“1912年元旦,下午6时15分,孙中山换乘马车去总统府,由黄兴和各省代表迎入内府。当晚11时,举行受任典礼。”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孙中山组建同盟会的场景B.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场景
C.孙中山组建兴中会的场景D.袁世凯就任中国国民党总理场景
91.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结束长期海外流亡生活,回到上海。轮船刚一靠岸,孙中山就被记者团团围住,有人问他:“您这次带了多少钱来?”孙中山回答说:“予不名一文也(一文钱也没有),所带者革命之精神耳!”孙中山的“革命精神”应该是
A.改良立宪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D.民主和科学
92.
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C.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 D.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93.
“学生激扬焚贼府,商人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意义是(  )
A.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B.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反攻
C.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D.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94.
“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是中国共产党走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始于
A. 新文化运动
B.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 南昌起义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95.
领导秋收起义、率领工农革命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是
A.周恩来
B.***
C.朱德
D.贺龙
96.
“我们党用28年时间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缔造新中国,彻底改变了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党建立这一功勋的起始时间是( )
A.1840年B.1919年
C.1921年D.1949年
97.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的词语是(  )
A.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B.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光明前途 良好开端D.科学发展 高举旗帜
98.
南湖红船,13位中华优秀儿女,做出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这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所确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
A. 自强“求富”
B. 三民主义
C. 民主和科学
D. 共产主义
99.
历史谱写着歌曲,歌曲凝聚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00.
2016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纪念日。某班同学要设计“中国共产党成立背景”的主题黑板报,下列选项可作为板报内容的有 ( )
①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③北伐战争的胜利 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1.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陈独秀所说的“脚踏实地”指的是中共“二大”
A.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02.
1919年6月以后,王尽美回到诸城老家,指导学生活动,给潍坊地区的五四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是
A.自强、求富B.科学、民主
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03.
下列***诗词反映长征史实的是
A.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B.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D.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04.
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这次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105.
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这次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A.邓小平B.***C.孙中山D.周恩来
106.
2016年,中国军队改革获突破性进展,朝向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迈出了“关键一步”。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开始于( )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井冈山会师D.黄埔军校的建立
107.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这样的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说明中共的诞生(  )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C.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08.
五四运动带来了中国历史的新变化,“新”主要表现在(  )
A.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学生觉醒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09.
标语、口号折射出时代的特征,浓缩着历史的意蕴。与“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B.新文化运动C.西安事变D.一二·九运动
110.
五四运动让我们铭记的时代精神是( )
A.自由B.和平C.平等D.爱国
111.
“战场上,担架抬下来的多是共产党员。最典型的是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主要就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有此场景的史实是( )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百团大战D.渡江战役
112.
下列关于长征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准备了条件D.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113.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中,最能够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是( )
A.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C.建立地方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D.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114.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根据是中国共产党在这里(  )
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浪潮
B.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15.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写道:“十余万共产党人于1934年10月逃出他们在江西的防御阵地…用一年时间步行约6000英里,这是人类耐久力的伟绩,至今仍具有传奇性.”他说的“具有传奇性”的“伟绩”是指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百团大战
116.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大贡献。以下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的是(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创建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17.
我们家乡的一方沃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哪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18.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先后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三个阶段。如下战役中,属于战略决战阶段的是( )
A.百团大战B.挺进中原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19.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 )
①广大人民支持   ②国民政府的腐败  ③正确战略战术的运用  ④解放区在军事经济上的优势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20.
***评价道:这个会谈纪要,第一个好处是采取平等的方式双方正式签订,这是历史没有过的。也就是说,中共取得了与国民党的某种平等地位。“这个会谈纪要”最终
A.实现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
B.满足了人民民主、和平的愿望
C.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和落实
D.在全面内战的枪炮声中被撕毁
121.
“这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唯一以胜利结束的对外战争,并且全民动员,战火延及南北沿海及内地各省。”这场“对外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是( )
A.美国的援助B.全民族的抗战
C.苏联的协助D.战争的正义性
122.
“十一天内,蒋介石三至沈阳,救锦州,救长春,救廖兵团……蒋介石到什么地方,就是他的可耻事业的灭亡。”这段材料是***对哪次战役的新闻评论(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23.
渡江战役后,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宣告垮台。其标志是( )
A.北平的解放B.天津的解放C.上海的解放D.南京的解放
124.
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辽沈战役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125.
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八一三事变D.日军南京大屠杀
126.
***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的好,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他谈论的是:  (    )
A.井冈山会师B.西安事变C.百团大战D.重庆谈判
127.
中国诗词大赛上有一道***主席写的反映解放战争的诗词,其上半句是“钟山风雨起苍黄”,下半句参赛者应该答(  )
A.红军赤水出奇兵B.百万雄师过大江
C.三军过后尽开颜D.弥天大勇诚堪格
128.
从1936年起,中国共产党提倡与各党派、团体和军队结成一个反日大同盟,中共倡导下,“全国抗日解放联盟”“全国救亡社”等民间组织应运而生。一些颇有说服力的口号如“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立即对日开战,停止剿共”等广为流传。该材料表明(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B.中共主张得到各个阶层的支持
C.国共开始酝酿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29.
“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文中描述的是:( )
A.七七事变B.九一八事变C.南京大屠杀D.西安事变
130.
小王同学对“抗日战争”进行探究学习,得出以下四个观点,不正确的是( )
A.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不到半年沦陷B.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
C.杨靖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英雄D.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131.
如果你想了解抗日名将李宗仁率领军队英勇抗日的英雄业绩,最好去参观下列哪一个纪念馆?(   )
A.台儿庄战役纪念馆B.西安事变纪念馆
C.九一八事变纪念馆D.百团大战纪念馆
132.
在民族危亡关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西安事变,立下了不朽功勋。下列选项中,对他们评价准确的是(  )
A.“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B.“开台第一人”
C.“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133.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A.黄海大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34.
指挥百团大战的是()
A.朱德B.彭德怀C.刘伯承D.贺龙
135.
下列战役中属于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百团大战
136.
一位中国近代著名铁路工程专家,他曾设计出“人”字形铁轨,主持建成了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请你判断这位专家是
A.冯如
B.徐寿
C.李善兰
D.詹天佑
137.
假如某爱国企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B.通过无线电报输送信息
C.通过互联网D.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
138.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首《黄河大合唱》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的抗日斗志,它的作者是( )
A.冼星海B.严复C.詹天佑D.侯德榜
139.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是社会的反映,反映着社会的潮流和主题。歌曲《卢沟桥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义勇军进行曲》都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艺作品,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历史主题是()
A.民主科学B.打倒列强除军阀
C.抗日救国D.国共内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3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7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7

    9星难题: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