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春,日本马关春帆楼,李鸿章和伊藤博文谈判对话:
……
李:“又要赔钱,又要割地,双管齐下,出手太狠,使我太过不去。”
伊:“此战后之约,不是平常谈判。”
……
李:“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
伊:“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1)除割地外,请你再写出材料一涉及条约的任意一条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
材料二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0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发布的有关抗日的纪念日有“九一八”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等。这是中国政府以法规的形式确定的抗日战争纪念日。
(2)材料二中两个纪念日纪念的历史事件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设立两个纪念日的意义?
材料一 1895年春,日本马关春帆楼,李鸿章和伊藤博文谈判对话:
……
李:“又要赔钱,又要割地,双管齐下,出手太狠,使我太过不去。”
伊:“此战后之约,不是平常谈判。”
……
李:“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
伊:“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1)除割地外,请你再写出材料一涉及条约的任意一条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
材料二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0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发布的有关抗日的纪念日有“九一八”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等。这是中国政府以法规的形式确定的抗日战争纪念日。
(2)材料二中两个纪念日纪念的历史事件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设立两个纪念日的意义?
2.
古都南京、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的劫难和奋进的求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2)1919年和1935年,在国家危难之际,北京(北平)青年学生挺身而出开展斗争。请从这两次斗争中选出一例,指出斗争的名称及意义。
(3)下图为某天日历。当天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1)有人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2)1919年和1935年,在国家危难之际,北京(北平)青年学生挺身而出开展斗争。请从这两次斗争中选出一例,指出斗争的名称及意义。
(3)下图为某天日历。当天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
——《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的作用。怎样看待洋务派“自强”、“求富”之路?
材料二 在甲午战争的民族灾难中成立的强学会和兴中会,……一个向皇帝上书请愿,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它们揭出了改良与革命两面大旗,都想为衰落的中国寻找新的出路。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资产阶级维新派在1895-1898年间为拯救“衰落的中国”先后采取的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4)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改良”和“革命”行动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
——《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的作用。怎样看待洋务派“自强”、“求富”之路?
材料二 在甲午战争的民族灾难中成立的强学会和兴中会,……一个向皇帝上书请愿,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它们揭出了改良与革命两面大旗,都想为衰落的中国寻找新的出路。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资产阶级维新派在1895-1898年间为拯救“衰落的中国”先后采取的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4)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改良”和“革命”行动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说明了什么?
2.简答题- (共1题)
4.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道路不断摸索中,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大革命失败后,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等人在摸索中开辟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2)遵义会议重点解决了哪些问题?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次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在两个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4)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你有什么认识?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大革命失败后,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等人在摸索中开辟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2)遵义会议重点解决了哪些问题?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次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在两个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4)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你有什么认识?
3.选择题- (共25题)
8.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这表明
A.帝国主义完成了对中国的瓜分 |
B.中国已经完全成为了外国的殖民地 |
C.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 |
D.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15.
孙中山在评价某次起义时说:“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这次起义是
A.萍浏醴起义 |
B.安庆起义 |
C.黄花岗起义 |
D.镇南关起义 |
17.
李鸿章说:“从此中国兵商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事,庶不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富强之基,引为嚆矢(开端)。”为此,李鸿章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 |
B.开平煤矿 |
C.福州船政局 |
D.汉阳铁厂 |
19.
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胡适 | B.李大钊 |
C.陈独秀 | D.蔡元培 |
20.
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暑期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延安、上海、井冈山、遵义四地实地考察。其中,上海考察团考察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C.革命圣地战略后方 |
D.中共诞生开天辟地 |
21.
***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A.朱德 |
B.叶挺 |
C.贺龙 |
D.彭德怀 |
22.
“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事件”是
A.秋收起义 |
B.武昌起义 |
C.井冈山会师 |
D.南昌起义 |
23.
它“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这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形势的根本改变,标志着中国革命战争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它是
A.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
B.千里跃进大别山 |
C.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
25.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可以解读为
A.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
B.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D.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
26.
***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材料中“我们”去的地方是( )
A. 重庆 B. 南京 C. 上海 D. 延安
A. 重庆 B. 南京 C. 上海 D. 延安
27.
“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 B.解放战争的进程 |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 D.解放战争的影响 |
28.
近代中国海禁大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20世纪20年代,一位上海16岁男孩的生活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发型 |
B.在学堂参加科举考试 |
C.出行可以乘坐火车、电车 |
D.在《申报》上发表文章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简答题:(1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