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东升二中2019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9640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3/28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材料二 中国的文艺复兴正在变成一种现实这一复兴的结晶看起来似乎使人觉得带着西方色彩。…正是那个因为接触新世界的科学、民主、文明而复活起来的人文主义与理智主义的中国。

﹣﹣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

材料三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因社会各个阶层对中国现(近)代化的探索虽然没有成功,但这一探索经过现代化这一中国近代社会最宏观、内在而深刻的历史运动的整合,化为一股强大不可阻挡的物质力量,给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现代化》

(1)材料一中的“道”和“器”分别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的文艺复兴”指的是哪一事件?材料一与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化探索在对待西学的具体态度上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有何特点?以上近代化探索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怎样的条件?
2.
根据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左右的小短文,简述三幅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之间的联系性。)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自1978年以来,GDP年均增长率9.9%,2016年我国GDP总量达12万亿美元,居全球第二位;外贸年均增长率16.3%,达3.7万亿美元;四十年来累计超过7.15亿人脱贫,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请从材料一中任选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用图示法表示其内在联系,并说明设计理由。
(2)根据材料二的数据概括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并说明创造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原因。
4.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是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之一,你还知道“天地之中”的什么历史建筑,请举一例并说明其历史价值。
(2)根据图二,西亚在许多方面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这最有可能与历史上哪件事有关?
(3)历史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如果将以上图片相关的史料分为一类,请说出分类的依据。
(4)时光荏苒,在启母阙和西亚建筑遗址上都留下了“历史冲刷的痕迹”,请就如何保护文物古迹谈谈自己的看法。

2.选择题(共18题)

5.
“北地终招八国兵,金城坐被联军毁。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换奴颜事洋鬼。”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①火烧圆明园
②义和团运动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辛丑条约》的签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
有人用《增广贤文》中“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指
A.自强,求富     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
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创办中国近代工业
C.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D.维护清朝统治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7.
邱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责,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这材料直接反映了
A.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B.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
C.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8.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蒋介石将大批部队派往东北,结果便是令其中的47万人被消灭或被俘……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指挥不当,再一次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兵员损失。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是
A.人心的向背
B.军队的士气
C.决策者的作用
D.外部势力的介入
9.
歌曲是流动的历史,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下列歌词出现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的是(  )
A.“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B.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C.学习雷锋好榜样
D.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10.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部署;邓小平南方视察后,中共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这充分说明了(  )
A.我国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经济建设始终是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C.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D.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1.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期刊之一,邓小平先后在1979年和1986年两度当选其年度风云人物,并先后8次登上它的封面。他获得此殊荣的主要原因是(  )
A.他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B.他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C.他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D.他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12.
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为此中国政府
A.加强中苏友好,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立国家的关系
C.但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提出“求同存异”方计,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13.
关于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万隆会议推动了亚非拉人民争取独立自强的进程
B.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非洲国家独立的高潮时期
C.古巴为了收回巴拿马运河和美国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D.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14.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的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周恩来的人格魅力B.中美关系出现缓和
C.倡导求同存异方针D.提出和平共处原则
15.
地理大发现把人的注意力从“天上”转移到人间,追求财富、建功立业与现世享受的人生价值观念逐渐取代了中世纪一切为了来世和禁欲的观念。这说明新航开辟(  )
A.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B.与文艺复兴运动互为因果
C.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6.
这场战争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这一胜利为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独立开辟了道路。这场战争的影响还包括(  )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B.初建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C.推翻了国内的封建势力D.废除了等级制度
17.
F.H欣斯利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1卷写道:“自1870年以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世纪科学工业的开端。新兴工业诸如电气工业等这些完全是科学发现中首创的工业,其面貌的改变当然要比那些早已建立的工业显著得多……”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这段话主要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在推动生产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B.电力的发明和广泛运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C.新兴工业发展非常迅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
D.同时在几个国家进行工业革命
18.
英国人到19世纪中叶几乎已开始相信有一种在世界各地经商的神圣权力,并认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应受谴责的。英国人形成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是(  )
A.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掌握海上霸权
B.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C.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19.
有学者在评论俄国1861年改革的结果时认为:农民占有的份地少、支付的赎金高,也在于政府试图让农民外出打工以维持生计,还可以为雇主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这种观点主要说明俄国1861年改革(  )
A.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B.加强了自由贸易
C.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0.
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一一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这里“行动”主要是指(  )
A.鼓励扩大农业生产
B.恢复银行信用
C.兴建公共工程
D.加强对经济的指导和干预
21.
1955年,日本政府制定《经济自立五年计划》,从此日本进入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1960年,池田勇人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预计10年后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增加一倍。这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恰当的经济政策B.重视科技教育
C.美国的经济援助D.加强国际合作
22.
如下图是1942年美国印制的一份海报.从图上“united”(团结)、“win”(获胜)等宣传语和美,英,苏等国国旗,可以判断海报与下列哪一文献密切相关?(  )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D.《联合国家宣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