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2019——2020学年上册历史 第一、第二单元 水平测试卷 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397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7

1.综合题(共3题)

1.
这是一页沉重的历史,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铁甲与热血铸造着民族铮骨,大地和长夜激荡着忠魂浩气,1840—历史将永远不会忘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流毒,为害甚巨)
材料一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记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虎门禁烟,扬眉吐气)
材料二 

(战火燃起,国门洞开)
材料三 据《广州百年大事》记载:“1842年8月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口岸;英商货物税须经双方协商。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签订,外国人获特权。领土主权遭破坏,中国近代史开端。”
(铭记历史,提升认识)
材料四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面对鸦片走私,中国有何反应?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领导者是谁?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位“领导者”?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
2.
近代中国始终处于大变革的过程,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表现为急剧地新陈代谢,螺旋地推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新政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材料二 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

——汪林茂《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的这辆列车”这句话的含义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力量、政治主张、经济主张方面总结戊戌变法对洋务运动的“超越”的主要表现。
(3)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你认为哪些人物的思想对戊戌变法起了指导或动员的作用?请简要说明。
(4)穿越历史,回到那个屈辱、抗争和探索的年代,作为爱国青年,你会怎么做?
3.
随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积久渐多,其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这些埠口,在中国封闭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这是一种既富于贪婪的侵略性,又充满进取精神和生命力的东西。……通过这些窟窿,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城乡社会的演变由此缓缓发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工人约8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000人,总计约为39000人。……1843—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072万增加到2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河北的唐山,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因为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为近代城市。
材料三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份
农业税收入
工商业税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1885
3071
40%
3923
51%
1911
4810
16%
20441
69%
 
材料四  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
 
上海
武汉
天津
广州
杭州
无锡
其它
总计
厂矿数
83
28
17
16
13
12
380
549
资本额(千元)
23879
17240
4219
5791
1552
1422
66185
120288
 
(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一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
(3)根据材料三,概括晚清财政收入结构发生的变化。说明这一变化与材料二的相关事件之间的关系。列举一项这一事件中的企业。
(4)根据材料四,归纳1895—1913年民间厂矿企业分布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2.选择题(共31题)

4.
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中华民族的奋起
B.西方列强的入侵
C.晚清政府的改革
D.近代的民主革命
5.
京师同文馆30年中翻译外国书籍近200部,尤以外交和史地政法类为多,其中包括第一本国际公法中译本——惠顿的《万国公法》。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40年里翻译的书籍达199部,而以自然科学、实用科学方面的为多。这反映了
A.鸦片战争使中国近出了近代化探索的第一步
B.洋务运动推动了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
C.戊戌变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D.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6.
两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侵略者都是从广东沿海发起进攻
B.都迫使中国割占了领土
C.侵略目的都是夺取原料,倾销商品
D.都迫使中国开放了商埠
7.
下图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制作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卡片,其内容出自
1.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
2.开放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
梁启超曾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下列史实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有
①洋务运动的开展
②维新变法运动的蓬勃展开
③“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④变法图强等思想的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9.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哪一事件最早揭开了中国人“西方民主制度”的梦想?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戊戌变法
10.
近代改良主义者容闳于1901年评论某一次重大事件的时候,对自己的学生曾经说道:“这一事件虽然愚昧与残暴,但显示了我民族的反抗精神。我们民族有这样的精神,就会走出死亡的边缘,就会可免被列强瓜分的危险,这种反抗的精神也是你们青年人应有的精神,也是应有的责任。”这一事件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1.
“北地终招八国兵,金城坐被联军毁。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换奴颜事洋鬼。”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①火烧圆明园
②义和团运动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辛丑条约》的签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
法国媒体曾刊登一位回国士兵的陈述:“从北堂我们开向皇宫,修士们跟着我们去,他们怂恿我们屠杀、抢劫。我们奉命在城中为所欲为3天,爱杀就杀,爱拿就拿,实际抢了8天。”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撰文记述:“仅在河北任丘县一处,美国基督传教士梅子明以‘用人头抵人头’为口号,就杀害了中国无辜农民680人。”材料反映的这场战争
A.导致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被破坏
B.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
C.将战火从广东扩大到了华北地区
D.使列强获得武装控制京津的特权
13.
《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
A.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
B.帝国主义完成了对中国的瓜分
C.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4.
孙中山先生研究了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得出结论说:“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该观点
A.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
B.客观地评价了太平天国运动
C.高度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
D.片面地评价了太平天国运动
15.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义律的决定被大鸦片贩子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可见,义律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
C.制造中英贸易争端
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
16.
1839年9月,距离鸦片战争爆发还有9个月,英国战舰已从英国本土开往中国。此时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了一道奏折,称“知彼(英国)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这反映出
A.林则徐对当时的英国完全缺乏了解
B.天朝上国观念影响清朝政府官员认知
C.地方官员仍执行传统抚夷外交政策
D.清政府已经做好应对侵略的充分准备
17.
《天朝的崩溃》一书中指出,按照“天朝”的逻辑,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剿夷”不力,之所以“剿夷”不力,是因为“奸臣”的破坏。如果沿海疆臣均同林则徐,如果军机阁辅均同林则徐,中国一定胜利。按照此忠奸的理论,“天朝”今后的举措是
A.实践“师夷长技以制夷”
B.推行洋务运动以图自强
C.免除奸臣并任用忠臣
D.强化国民的爱国意识
18.
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D.凡有仿造外国火车、轮船、器皿者,给予专利鼓励
19.
19世纪30年代,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往往是自安徽经江西至广东,19世纪40年代后,安徽的茶叶外销路线逐步转为自安徽至上海。这主要是因为
A.近代交通方式的进步
B.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C.广东反清斗争较为激烈
D.《南京条约》的签订
20.
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沙俄有利。”这则史料反映了
A.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了中国大量领土
B.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了帮凶角色
C.这场战争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D.这场战争是英法联合发动的
21.
近代某西方传教士指出,自清初南怀仁传教士逝世之后,中国江南地区传教陷入困境。但现在“所有江河都将为我们提供方便,我们可以把传教士一直运送到传教国家的心脏”。促使这种情况在中国出现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2.
“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这场“悲壮的斗争”是指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鸦片战争
23.
有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太平天国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定都天京,建立太平天国
C.创立“拜上帝会”
D.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24.
1872年到1875年间,120名赴美留学幼童中,人数居前三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84人、20人和9人;甲午战争后,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
A.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瓦解B.与近代化进程基本一致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始D.加剧了中国的半封建化
25.
中国银钱的贬值从19世纪末起变得更加严重了,38克一两的白银在1887年值1.2块鹰洋,但在15年之后却失去了其近一半的比值。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战争赔款剧增
C.鸦片走私严重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26.
1757年之后,广州成为清朝唯一对洋商开放的口岸。1846年,“各国运往内地的通商货物,赴广州者十之六七,赴上海者十之三四”。导致这一变化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7.
如图所示的漫画“龙的挑战”,实际上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华的一次战争,其对应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8.
如下图是1895年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地主阶级开始近代化的探索
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
D.列强对中国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
29.
1860—1862年太平军试图攻下上海时,那里的西方人组织了一支凶猛的反击力量。这支所谓的“凶猛的反击力量”指的是
A.八国联军
B.英法联军
C.洋枪队
D.义和团
30.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1.
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C.印度棉纱质优价廉
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
32.
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空白方框处应填(  )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
33.
历史课上庞老师问“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同学们的理由主要有以下4条,你认为正确的是()
A.洋务派主观目的是为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洋务派办洋务主要是为了发展军事工业
C.洋务派办洋务主要是为了发展民用工业
D.洋务派主观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4.
列强在华争夺“势力范围”时,某国提出“对于(他国)在中国的所谓利益范围或租界地内的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一概不加干涉,在各自势力范围内任何口岸,对他国入港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不得高于对本国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这里的“某国”最有可能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3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