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拓展训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96395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表1
国别
译书类别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杂录
5
2
24
7
38
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100.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材料二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表2
科目
专业
备注
经学科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
开设的课程:
经学大义
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
政法科
政治、法律
文学科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商科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格致科
算学、化学、物理等
农科
农学、林学等
工科
机器、造船、电气等
医科
医学、药学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 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和邓小平曾分别于1949年3月和1979年1月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材料三 ***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中共十七大报告

请回答:
(1)图1中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根据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时代》周刊将***和邓小平列为当时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4)***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观,我们必须坚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所开创的哪些路线、方针和政策?

2.单选题(共30题)

3.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的诸多不同时代、不同区域内的事情有着诸多的相同点或者相似点。如对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进行比较,我们就不难发现
A.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
B.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C.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
D.都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4.
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5.
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是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③“驱除鞑虏,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
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
A.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
B.君主立宪,实行资产阶级改革
C.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
7.
在中国民主革命的长期实践斗争中,***作出的彪炳史册的贡献有
①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③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8.
***同志说:“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A.学习苏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坚持国共合作,赢得人民信任
D.动员全国人民,解放全中国
9.
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A.《四洲志》B.《海国图志》C.《天演论》D.《资政新篇》
10.
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思想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11.
新文化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其共同点有
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②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③都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④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
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A.建立民主共和B.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C.实行君主立宪D.向德、俄学习
13.
《海国图志》在中国没有广泛流传,但是在日本却大受欢迎。此书未能在中国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是(  )
A.士大夫们不重视B.相同的著作很多
C.缺乏社会环境D.缺乏物质基础
14.
下列人物中哪一位最有可能被称为中国的马丁·路德()
A.康有为B.***C.孙中山D.陈独秀
15.
“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方今急边防,疲氓未息肩。苦心著此书,搜讨颇有年。”这是对下列哪本书的评价?
A.
B.
C.
D.
16.
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
①《春秋繁露》
②《四书章句集注》
③《儒林外史》
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7.
1920年6月20日,长沙师范的学生捣毁了长沙城隍庙的神像,结果遭“街痞”殴打,学生们当场死2人,伤6人。这反映了当时长沙
A.黑社会势力猖獗
B.学生破“四旧”
C.当地人宗教意识浓厚
D.新旧文化思想冲突激烈
18.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对专制统治
C.救亡图存
D.反抗外来侵略
19.
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C.三民主义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20.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经济文化压抑抹杀人性
21.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B.明确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D.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22.
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表明孙中山
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
B.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
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
D.确立了“联俄”政策"
23.
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24.
下列有关***思想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提出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主张 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 ④人民民主专政学说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D.③①②④
25.
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罗斯·特里尔说:“***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下列各项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③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提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思想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
26.
据《邓小平年谱》记载:“8.19”事件的第二天,邓小平同江泽民、李鹏等领导进行了一场谈话: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为此,邓小平和党中央的行动是
A.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
B.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南巡谈话和召开十四大
27.
***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思想走向成熟的是
A.
B.
C.
D.
28.
有四位同学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评价,形成下列四种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
C.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纲领
D.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29.
邓小平说:“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讲全了。”这是邓小平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B.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
C.中共“十三大”上的讲话
D.“南方谈话”
30.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是
A.反对民族压迫
B.主张民族平等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对满洲贵族
31.
“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孙中山在1922年的这段话反映了
A.孙中山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联合苏俄,发动民众
B.孙中山要消灭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C.孙中山主张用暴力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D.孙中山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不断追求真理
32.
探究活动课上,老师拿出了一张卡片让几位同学分析。小王说:这是1905年提出来的三民主义;小李说:说这话的时候孙中山的思想已经明显转变;小孙说:以此为基础,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小刘说:这话不会是1905年说的,应该是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时提出来的。老师肯定了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这位同学是
A.小王B.小李C.小孙D.小刘

3.选择题(共8题)

33.下列反应中,硝酸只表现氧化性的是(   )
34.如图a所示,一长方体木块质量为0.12kg,高为4.0cm;将木块平稳地放在水面上,静止时木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2.0cm,如图b所示,利用金属块和细线,使木块浸没水中且保持静止状态.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kg/m3,g取10N/kg,求:

35.如图a所示,一长方体木块质量为0.12kg,高为4.0cm;将木块平稳地放在水面上,静止时木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2.0cm,如图b所示,利用金属块和细线,使木块浸没水中且保持静止状态.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kg/m3,g取10N/kg,求:

36.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37.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38.

如图,正方形ABCO的边OA、OC在坐标轴上,点B坐标为(6,6),将正方形ABCO绕点C逆时针旋转角度α(0°<α<90°),得到正方形CDEF,ED交线段AB于点G,ED的延长线交线段OA于点H,连CH、CG.

39.

如图,正方形ABCO的边OA、OC在坐标轴上,点B坐标为(6,6),将正方形ABCO绕点C逆时针旋转角度α(0°<α<90°),得到正方形CDEF,ED交线段AB于点G,ED的延长线交线段OA于点H,连CH、CG.

40.如图从正面和右侧面看到的形状相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0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