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本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原则,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又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哪部文件中的内容?这部文件是什么时候颁布的?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这部文件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3)在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又封谁为干王?他他编写了什么书,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未能付诸实施?
材料:本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原则,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又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哪部文件中的内容?这部文件是什么时候颁布的?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这部文件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3)在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又封谁为干王?他他编写了什么书,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未能付诸实施?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曾国藩说:“购买外洋船炮并进行仿造,是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
(1)图一显示的是一场战争的形势局部图,写出该战争的名称。
(2)图二所示为圆明园被焚毁后的一处残迹,该残迹是哪些人造成的结果?
(3)曾国藩的话,表明他决心投身于一场什么运动?材料一、二所示事件与曾国藩从事的运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历史关系?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思想解放)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历史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
(3)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思想解放)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历史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
(3)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2.判断题- (共3题)
3.选择题- (共14题)
9.
钓鱼岛自古是中国的领土。近期日本的右翼势力企图攫取钓鱼岛的主权,中国绝不许1894年的历史重演,1894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 )
A.甲午中日战争 | B.鸦片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马关条约》的签订 |
10.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到:“对于中国来说,这次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记着古老的中国在炮火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成为赶往近代第一步是因为(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 B.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5.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在东方卫视热播,该剧女主角周颖在19世纪80年代可能经历或看到的事件是( )
A.和陕西巡抚赵白石合开陕西织布局 |
B.沈星移在重庆同英商进行生丝贸易 |
C.传教士约瑟夫在陕西传教,遭到了义和团的追杀 |
D.古月洋布庄的胡永梅在销售日本在苏州工厂生产的洋布 |
17.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公车上书 | 打破了清朝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 |
B | 百日维新 | 挽救了民族危亡 |
C | 《定国是诏》颁布 | 标志着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
D | 戊戌政变 |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
A.A | B.B | C.C | D.D |
19.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
C.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3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