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吉文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33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8/6

1.综合题(共5题)

1.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工农革命最光荣”
材料二:秋收起义后,***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被称为井冈山道路。
(1)材料一和图一再现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有何历史意义?
(2)八七会议中,***提出了( )著名论断?
(3)图二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哪一次重要会师?这次会师后组建的军队名称?
(4)材料一中提到了井冈山道路,请回答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通过这条道路的确立以及大量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你受到什么启发?
2.
材料解析
材料一:那一年的五月,热血和青春散发光彩。那一年的五月,为了不被欺辱,学生走上街头。
材料二:“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材料三:有这样的一个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这个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2)在材料一、二所示的历史事件的影响下,1921年7月召开了一次开天辟地的会议,这次大会的名称是?这次大会是在何地召开?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日军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材料二: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材料三:我跟蒋主席(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1)材料一的这份电报中的“在东北寻衅”指什么事件?这个事件具有什么标志性意义?这份电报说明下令者对日军持什么态度?这份电报的后果是什么?
(2)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请写出这个事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4.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精神的伟大民族。根据所学知识请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臧克家《红血洗过的战场》

材料二:正面战场国民党抗击日军的同时,敌后战场也在浴血奋战。在山西平型关,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的率领下,击毙日军1000多人。
材料三: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摘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

(1)材料一描述的哪一场战役?属于抗战中的什么战场?
(2)材料二的平型关大捷是敌后战场的著名战役,请问有什么意义?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至少四条)
5.
歌曲中的历史。
歌曲一: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歌曲二: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
歌曲三: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1)歌曲一中“战略转移去远方”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歌曲一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红军被迫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2)歌曲二中,遵义会议放光辉,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3)歌曲三“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它们分别有何战略意义?
(4)这一战略转移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2.选择题(共15题)

6.
小林在翻阅历史书籍时,看到这样一幅图片:一群游行的人手举旗帜和横幅,上面写着“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标语。你认为这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应是
A.公车上书
B.五四运动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7.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七七事变
②西安事变
③南京大屠杀
④九一八事变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8.
1945年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被日本统治长达50年之久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的是
A.台湾
B.辽东半岛
C.海南岛
D.东北三省
9.
中共“七大”确定党的指导思想是
A.新三民主义
B.马列主义
C.邓小平理论
D.***思想
10.
通过对抗日战争历史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
B.向日本投掷了原子弹的美军
C.出兵中国东北的苏联军队
D.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1.
“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全民族抗战开始
B.红军长征胜利
C.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D.国共十年对峙结束
12.
“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的主战场在哪里
A.广东广西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吉林辽宁
13.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的决定
C.十月革命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14.
工农革命军选择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有利条件是
①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③附近农产品丰富
④群众基础好
⑤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已先期到达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15.
下列关于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②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
③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④播撒了革命火种,铸就了长征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主要是因为
A.国共两党矛盾已经消除
B.国民政府已经开始积极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
D.中日民族矛盾已经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17.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B.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
C.鲁迅发表《狂人日记》D.《青年杂志》改称《新青年》
18.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
A. 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B. 通过第一个党纲
C.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D. 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19.
1940年8月20日,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对日寇开始了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这次战役是
A.血战卢沟桥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0.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抗日战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