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辉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33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14

1.综合题(共4题)

1.
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马关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抗日战争胜利的签字场景
2.
   请结合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等洋务运动官员认为,中国的典章制度远远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只有武器落后。因此,他们谋求富强之道,只是学习西方先进的制枪制炮技术,建立军事业,建立近代化国防,而没有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和思想。而他们所谓“自强”、“求富”的真实目的,只是维护日趋衰落的……这是背离历史发展趋势的,注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列举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举出一例即可)
(2)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掀起了什么救国运动?
(3)材料二图1中的人物领导的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二图2中杂志的创办标志近代中国哪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请写出这场运动提出的口号?
3.
回顾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7月底大会开幕了,到会的一共有13人。7月30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材料二:***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材料三:江西民谣:“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
材料四: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这次“大会”指的是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个伟大的事件”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指出“朱德来会***”发生在什么地方?中国共产党在此开辟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哪一适合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4)根据材料四判断“战略转移”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战略转移”的胜利有什么重史意义?
4.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解放战争开始的8个月里,解放区军民积极作战,歼灭敌人七十多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不久,又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材料二:解放战争初期,***曾非常形象地比喻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材料三: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有430万人,装备精良,并有空军、舰艇以及美国的大量援助;中国共产党只有127万人,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坦克,大炮很少。这时,***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最终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1)材料一中国民党“重点进攻”的是哪两个解放区?
(2)材料二里的“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什么事件?该事件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你有何启示?

2.选择题(共19题)

5.
小林在翻阅历史书籍时,看到这样一幅图片:一群游行的人手举旗帜和横幅,上面写着“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标语。你认为这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应是
A.公车上书
B.五四运动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6.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7.
毒品是人类的公害,1987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yì]日即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的确定是为了纪念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的近代历史人物
A.关天培B.林则徐
C.左宗棠D.邓世昌
8.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闭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9.
如图留下的残垣断壁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屈辱,也将两个强盗牢牢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两个强盗是
A.美国和日本
B.日本和德国
C.英国和法国
D.英国和俄国
10.
土地是封建统治的根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目标,太平天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是(  )
A.拜上帝教教义B.《劝世良言》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
11.
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此“机关刊物”指的是(  )
A.《知新报》B.《新青年》C.《时务报》D.《民报》
12.
有人用《增广贤文》中“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指
A.自强,求富     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
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创办中国近代工业
C.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D.维护清朝统治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3.
如图是一枚“中华民国十八年”发行的银元,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张银元发行于公元
A.1918年
B.1928年
C.1929年
D.1930年
14.
中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下面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A.中国记住战争惨痛,延续仇恨
B.中日两国人民应以史为鉴、世代友好
C.唤起世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D.反对任何“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言行
15.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思想建设,1945年在中共七大会议上将哪一思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三民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思想
D.邓小平理论
16.
1942年,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A.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这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这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7.
蒋介石点:“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据史实指出,“共同商讨”的结果是
A.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B.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
C.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签订了“双十协定”
18.
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彭德怀元帅》展示了彭德怀元帅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下列战役属于他指挥的是
A.卢沟桥抗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9.
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20.
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之情,它创作的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南京沦陷
21.
下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
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B.沿海地区发展快
C.总体发展比较落后
D.资金少,规模小
22.
下列作品与其作者搭配正确的是
A.《黄河大合唱》﹣﹣聂耳
B.《子夜》﹣﹣鲁迅
C.《狂人日记》﹣﹣郭沫若
D.《愚公移山》﹣﹣徐悲鸿
23.
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包括
①剪发辫,易风俗
②改称谓,废跪拜
③禁缠足,倡女权
④废科举,办新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