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至l901年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逐步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1840年至l901年,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试归纳这些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近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2)材料二中的:“自救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
材料三: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
(3)孙中山为谋求“民生幸福”、“民主自由”有什么主张和重大实践?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4)材料四中提到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请你说说近代中国不断奋斗和追求的目标与中国梦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一:1840年至l901年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逐步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1840年至l901年,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试归纳这些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近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2)材料二中的:“自救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
材料三: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
(3)孙中山为谋求“民生幸福”、“民主自由”有什么主张和重大实践?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4)材料四中提到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请你说说近代中国不断奋斗和追求的目标与中国梦有何内在联系?
2.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亲密无间,共同抗敌,也曾分道扬镳,挥戈相向,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兄弟连心建军校)
材料一:“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的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1)材料一中创立的学校指什么学校?是一所什么性质的学校?创办该学校的目的是什么?
(兄弟齐心共北伐)
材料二:如下图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兄弟分心成仇敌)
材料三:1927年3月,蒋介石来到上海,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举行一系列会谈。蒋介石还与汪精卫密谈“分共”。经过一系列活动,蒋介石完成了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
(3)蒋介石的哪一行动最终使国共合作分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是怎样建立的?对此,中共了怎样的对策?试举例说明。
(追昔抚今来反思)
(4)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为什么最后以失败告终?
(兄弟连心建军校)
材料一:“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的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1)材料一中创立的学校指什么学校?是一所什么性质的学校?创办该学校的目的是什么?
(兄弟齐心共北伐)
材料二:如下图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兄弟分心成仇敌)
材料三:1927年3月,蒋介石来到上海,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举行一系列会谈。蒋介石还与汪精卫密谈“分共”。经过一系列活动,蒋介石完成了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
(3)蒋介石的哪一行动最终使国共合作分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是怎样建立的?对此,中共了怎样的对策?试举例说明。
(追昔抚今来反思)
(4)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为什么最后以失败告终?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1)材料一所示内容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2)材料二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之后?从此,中国进入什么历史阶段?
材料三: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挢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此后,国花两党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请举一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四: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被集体屠杀,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
(4)材料四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为缅怀死难同胞,我们把哪一天定为“国家公祭日”?
(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看待中日关系。
材料一:中国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1)材料一所示内容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2)材料二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之后?从此,中国进入什么历史阶段?
材料三: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挢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此后,国花两党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请举一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四: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被集体屠杀,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
(4)材料四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为缅怀死难同胞,我们把哪一天定为“国家公祭日”?
(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看待中日关系。
2.选择题- (共16题)
4.
小林在翻阅历史书籍时,看到这样一幅图片:一群游行的人手举旗帜和横幅,上面写着“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标语。你认为这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应是
A.公车上书 |
B.五四运动 |
C.西安事变 |
D.七七事变 |
7.
20世纪的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巨变,第一次巨变的领导人首先喊出了
“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他是
A. 康
有为 B. 孙中山 C. *** D. 陈独秀

A. 康

11.
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
A.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
B.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
C.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
D.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
12.
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即1921年)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指王烬美)与恩铭不老松。”董老咏怀的历史事件是
A. 中国共产党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国共产党七大
D. 井冈山会师
A. 中国共产党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国共产党七大
D. 井冈山会师
14.
下图再现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生动场面。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B.开始了向农村进军的革命历程 |
C.形成了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部队 |
D.建立了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
15.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
A. 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B. 通过第一个党纲
C.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D. 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A. 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B. 通过第一个党纲
C.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D. 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16.
某同学在自己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
B.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
C.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
D.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
17.
对西安事变及和平解决事变的正确评价是
①是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变
②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③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④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①是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变
②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③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④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