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学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32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3/26

1.综合题(共6题)

1.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浮雕是历史的画卷,碑文是历史的陈述。下图是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浮雕。体现了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

(1)图一反映了虎门销烟的历史场景,请问是谁领导了这一历史事件?图二展现了1919年爆发的一场爱国主义运动情景,其名称是什么?有何意义?
(2)图三反映了“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历史事件,它是哪一事件?图四反映的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请列举出这场战争国民党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的战役名称。
2.
从1840年—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时间,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清朝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指哪一次战争?
(2)中国近代史上赔款和割地最多的条约分别是哪个?
(3)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英勇的中国人民抗争史。你印象最深的抗争事件是哪一件?印象最深的爱国人士是谁?
(4)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爱国人士,为改变中国的命运,请你提出一种较为理想的救国方案(可以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任意一个方案)
3.
阅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后判断:

以下表述是从图中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上填A,违背了图中信息所表达意思的,请在答题卡上填B,是图中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上填C.
(1)1930年底至1933年秋,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围剿”。
(2)红一方面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开始长征。
(3)红军长征路线始终由东向西。
(4)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历了艰苦的磨难。
(5)长征经过了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
4.
读下图《北伐战争》形势图,在答题卡上填出:

(1)北伐战争出发地:广州
(2)南京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
(3)指出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摈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6.
全面抗战爆发后,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回答:

(1)举出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的三次重大会战
(2)下边老照片是国民党一位著名抗日将领。他是谁?他为什么要在此地留影纪念?

2.选择题(共15题)

7.
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
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B.赔款白银4.5亿两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8.
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A.救亡图存
B.巩固清朝统治
C.向西方学习
D.发展资本主义
9.
从1858年到19世纪80年代,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下列符合以上条件的条约组合是(  )
①中俄《瑷珲条约》
②中俄《改订条约》
③中俄《北京条约》
④中俄《辛丑条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1.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改革政治体制
B.发展民族工业
C.反侵略反封建
D.推翻军阀统治
12.
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中国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下列四个不平等条约中,最早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是(  )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3.
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通商口岸的开放B.小农经济的破产C.纺织工业的发展D.协定关税的影响
14.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取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 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 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 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 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15.
人们通常把标志性事件作为定位历史的坐标,下列事件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
下面史料反映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①民族
②民权
③民生
④民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
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的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人物是
A.曾国藩
B.陈独秀
C.康有为
D.孙中山
18.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小明同学和父母一起参加了“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团。到达陕北后,妈妈问了小明四个问题,小明回答错误的是(   )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长征开始的主要原因
B.红军四渡赤水,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C.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9.
某班板报出现了如下版块:“开天辟地”“北伐凯歌”“星火燎原”“万里长征”。这期板报最合适的主题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D. 科学技术的成就
20.
(题文)下图是20世纪某时期的一幅标语,该标语内容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时期,半殖民地化加深
B.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后,五四运动爆发
C.国共合作破裂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D.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三省沦陷
21.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中的“苦难十四年”始于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南京大屠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6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