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沭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32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

1.综合题(共2题)

1.
中国近代化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据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材料二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摘编自《中国近代通史》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粱启超
(3)为实现材料三中“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结果和影响如何?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综上所述四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其主张和历史作用上有什么相同点?
2.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此神州事事新,再无皇帝管人民。”
(1)中国历史上最早采用“皇帝”称号的是谁?哪一事件使中国从此“再无皇帝管人民”了?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清政府,建设民国……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1903年在檀香山的一次演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实现民主共和,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做了哪些努力?
(3)如何科学的评价辛亥革命一直是历史学界争论的问题。
观点一: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国家和社会进步。
观点二: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要求:任选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说明理由。)

2.选择题(共20题)

3.
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
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B.赔款白银4.5亿两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
“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但可以壮国家的声望。”这是19世纪末一位民族英雄的豪言壮语。这位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5.
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很失望,因为通商口岸并没有带来所期望的贸易扩张。英方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获得更多的租界。为此,英国(  )
A.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B.在北京划定使馆界
C.成立了“洋枪队”D.在中国开设工厂
6.
如下图名叫《扯线木偶》,它反映的是哪一条约签订后的社会状况?(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期间发生了一系列大事,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天京陷落  
②金田起义  
③天京事变 
④北伐西征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②③④①D.②④①③
8.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改革政治体制
B.发展民族工业
C.反侵略反封建
D.推翻军阀统治
9.
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火烧圆明园
B.占领香港岛
C.割占台湾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10.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副气壮山河的对联,是左宗棠对自己的勉励,也是他一生的写照。下列事件与左宗棠密切相关的是
A.抗击华尔的洋枪队B.参与签订《南京条约》
C.最早发起维新变法运动D.19世纪70年代收复新疆
11.
《亚细亚的孤儿》是我国台湾作家吴浊流成名的长篇小说,本书对当年的台湾人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国人的身体认同,其矛盾与混乱的心理有深刻描绘,内容叙述了日本统治时期的台湾知识分子胡太明在台湾受到日本殖民者的欺压……使台湾成为“孤儿”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
清光绪二十一年(即1895年)四月“和议成……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材料中的“和议”是指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3.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反映出义和团的主要斗争目标是(  )
A. 清政府 B.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C. 资产阶级 D. 汉族地主武装
14.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5.
1875年洋务派开始创办新式海军,到1894年分别建成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水师,共有船舰六七十艘。这表明近代中国
A.海防建设已经初具规模B.举办洋务已经取得一致共识
C.军事实力已经匹敌欧美D.海军建设旨在保护海外贸易
16.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建立他的独裁统治,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的具体体现为
①出卖维新派
②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③接受“二十一条”
④宣布成立中华帝国
⑤派人刺杀宋教仁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②④⑤
17.
袁世凯复辟帝制野心日渐暴露后,极力反对其复辟帝制的有
①孙中山  
②梁启超  
③蔡锷  
④康有为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8.
洋务派试图通过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来“求强”、“求富”,以挽救清王朝。洋务派为“求富”而创办的民用工业是(  )
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D.轮船招商局
19.
下图是“公车上书”影印件。历史上“公车上书”的意义在于
A.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B.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形成
C.标志着维新派开始推行新法D.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20.
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胡适B.李大钊
C.陈独秀D.蔡元培
21.
下图为“五四运动”时期一份报纸的一角,报纸中有“罢曹(汝霖)令已下”等字样。该报纸最能说明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C.袁世凯当选大总统D.响应“五四”运动国内专电
22.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五四运动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中华民国的成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