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著名学者李达早在70余年前就曾经指出,经过洋务运动,“就开始踏入产业革命的过程,渐次脱去封建的外衣,而向着近代社会方面运动了”;此后还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文化启蒙运动;当今史学界更视洋务运动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阶梯之一。
请回答:
(1)洋务运动地方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2)清朝进行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3)请列举洋务运动中军用工业、民用工业的成就各一例
(4)怎样评价洋务运动?
著名学者李达早在70余年前就曾经指出,经过洋务运动,“就开始踏入产业革命的过程,渐次脱去封建的外衣,而向着近代社会方面运动了”;此后还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文化启蒙运动;当今史学界更视洋务运动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阶梯之一。
请回答:
(1)洋务运动地方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2)清朝进行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3)请列举洋务运动中军用工业、民用工业的成就各一例
(4)怎样评价洋务运动?
2.
阅读下列材料:
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这是五四运动比较辛亥革命进了一步的地方。
(1)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什么人是五四运动中的先锋?
(2)结合材料,你能谈谈五四运动的意义吗?请简要分析。
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五四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这是五四运动比较辛亥革命进了一步的地方。
——***
请回答:(1)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什么人是五四运动中的先锋?
(2)结合材料,你能谈谈五四运动的意义吗?请简要分析。
3.
下图是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重新分配土地。据此完成:

(1)农民为什么要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2)这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的一次生产关系的调整。这次调整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1)农民为什么要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2)这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的一次生产关系的调整。这次调整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4.
阅读下列材料:
三十多年前,一声惊雷响彻中国大地,中国尘封已久的大门被打开了,中国从此有了全世界羡慕的中国速度。三十多年前,18位农户在协议上按下的历史性手印,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如今,我国农村又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契机。
请完成:
(1)材料中的“一声惊雷”指的是什么事件?
(2)“18位农户在协议上按下的历史性手印”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我国的哪个省份?他们作出了一个怎样的创造性决定?
(3)中国农村的改革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十多年前,一声惊雷响彻中国大地,中国尘封已久的大门被打开了,中国从此有了全世界羡慕的中国速度。三十多年前,18位农户在协议上按下的历史性手印,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如今,我国农村又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契机。
请完成:
(1)材料中的“一声惊雷”指的是什么事件?
(2)“18位农户在协议上按下的历史性手印”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我国的哪个省份?他们作出了一个怎样的创造性决定?
(3)中国农村的改革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什么影响?
2.选择题- (共34题)
9.
小华学习了《马关条约》后进行了课堂小结,下列几项是他总结的这一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
B.使朝鲜沦为殖民地 |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4.
1931年,驻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炮轰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制造了。
A.七七事变 |
B.八一三事变 |
C.一·二八事变 |
D.九一八事变 |
16.
被称为电视版《建国大业》的30集连续剧《中国1945—重庆风云》已于2011年年初拍摄完成,该剧将作为建党90周年的献礼剧播出。通过观看电影,我们会了解到蒋介石邀请***到重庆谈判的意图是。
A.顺从民意,争取和平 |
B.屈从国际压力、停止内战 |
C.设鸿门宴,借机诱捕 |
D.争取时间,部署内战 |
17.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抗争,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果要再现邓世昌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应选择的历史场景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8.
下列有关《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A.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B.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A.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B.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9.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 B.军事技术 | C.经济组织 | D.教育制度 |
22.
“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是国民革命军北伐初期的口号,它表明北伐战争的作战策略是 ( )
A.消灭吴佩孚就完成了北伐任务 |
B.北伐军的主要敌人是吴佩孚 |
C.集中兵力,各个歼敌 |
D.北伐军力量弱小,只能讨伐吴佩孚一派军阀 |
29.
前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苏荣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中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A.中共一大 |
B.中共七大 |
C.中共八大 |
D.中共十三大 |
30.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农村社会调查,就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0%以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
33.
陈云在一届人大上发言时说:“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陈云所说的这种和平方法是
A.开展土地改革 |
B.建立生产合作社 |
C.制定一五计划 |
D.实行赎买政策 |
35.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与这一宣传标语有关的是
A.农业合作化 | B.人民公社化运动 |
C.土地改革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36.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首次使用是在()
A.中共七大 | 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
C.中共十五大 | D.中共十七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3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