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环科园联盟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30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30

1.判断题(共5题)

1.
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牺牲的民族英雄是邓世昌。( )
2.
19世纪60——90年代,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李鸿章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 )
3.
1915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敬告青年》宣扬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 )
4.
五四运动“三罢”运动全面展开后,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南京( )
5.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 )

2.综合题(共4题)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材料二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旧船,只需几只三桅战舰就能够摧毁它的整个海防”。
——英国人马戛尔尼
材料三:从前我们只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的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的回忆文章
材料四:“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订的那样苛刻”的条约指什么?
(4)材料四中“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与《辛丑条约》中哪一条有关?
(5)回顾上述这段历史,你认为它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7.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谈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 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图3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它的发生在近代有何意义?
8.
在图文中捕捉历史:

上面两幅图片与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有关。
(1)请问: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是指什么事件?
(2)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几月?召开了哪次会议
(3)图(1)的地点分别在什么地方?
(4)“开天辟地”的大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9.
历史长河里流动着不竭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重返五四现场)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五四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原载《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
(1)根据材料一可知,是什么引发五四运动?
(2)结合材料分析,五四运动中的哪一口号体现了它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材料二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云集天安门示威游行; 5月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和工人也给予支持。5月19日,北京25000名学生再次总罢课,之后开展演讲、抵制日化、发行爱国日刊等活动,并组织“护鲁义勇队”。6月5日,全国各大城市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6日、7日、9日,上海的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
(3)根据材料二,说说五四运动大致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运动中心与主力的变化) 
(4)结合材料和所学认识到五四运动是中国 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  基础。
(盘点五四遗产)
(5)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基本内涵。90多年来,五四精神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人们不断地提炼和升华到新的境界。你认为在90后的青年身上,应该看到哪些精神?

3.选择题(共27题)

10.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有一个国家,充当帮凶的角色,没有花费一文钱,没有出动一兵一卒,却得到了比参战国更多的好处,这个国家是
A.俄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11.
某班同学学习了《鸦片战争》一课后,对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形成四种意见,正确的是( )
A.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B.中国社会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D.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
12.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3.
鸦片战争后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A.大泽乡起义B.白莲教起义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
14.
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争取外交平等
15.
法国艾德拍卖行于2012年12月17日拍卖了一枚中国清朝乾隆玉玺,被一名身份神秘的电话竟拍者以112万欧元的价格拍走。关于该国宝怎样流出国门众说纷纭,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 )
A.鸦片战争时英军从北京抢走B.英法抢劫圆明园时流出
C.甲午中日战争日军攻占北京时流出D.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流出
16.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
清政府割台湾岛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
18.
《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    )
A.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B.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完成了
C.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9.
八国联军侵华借口是为了镇压中国的反帝爱国运动,这次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20.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曾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运动
21.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指的是( )
A.浙皖起义B.黄花岗起义C.萍浏醴起义D.镇南关起义
22.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约法》
23.
辛亥革命后,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说明辛亥革命(    )
A.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4.
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样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里是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吃人”。 对该书和这段文字解读最恰当的是(    )
A.描绘了一个精神不健康的狂人B.作者喜欢看历史书,且看得仔细
C.估计成书于新中国之后D.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封建礼教
25.
在戊戌变法中慷慨就义,为变法献身的是( )
A.谭嗣同B.康有为C.梁启超D.光绪帝
26.
关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提出的口号和创办的企业正确的是(    )。
A.前期口号“自强” ,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B.前期口号“求富” ,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
C.后期口号“自强” ,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
D.后期口号“求富” ,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27.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A.AB.BC.CD.D
28.
“民国之取代自秦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29.
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 )
A.民主思想B.政治制度C.军事技术D.风俗习惯
30.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有( )
A.戊戌变法历时103天,谈不上有什么影响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戊戌变法裁撤了冗官,减少了财政开支,提高了政府效率
D.戊戌变法训练了新式军队,建立了三支海军
31.
某地拟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以纪念辛亥年间首次成功的反清武装起义等事件。这一地点应该是( )
A.广州B.南京C.武昌D.日本东京
32.
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表述正确的有()
①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
②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
③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④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33.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下列报刊杂志与“第三期”有关的是
A.《申报》B.《万国公报》C.《民报》D.《新青年》
34.
2016年7月,一位老者动情的写下:“一声惊雷震九天,南湖九十五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红旗漫卷映河山。”这首诗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5.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前一个“天安门”和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D.开国大典
36.
五四运动带来了中国历史的新变化,“新”主要表现在(  )
A.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学生觉醒举行抗议活动
C.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5道)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