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中心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30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6

1.综合题(共2题)

1.
从1840到1919年的历史中,列强发动的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先贤们不懈斗争、上下求索,探寻着希望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凌青(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1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1)材料一中“光辉的一幕”具体指哪一历史事件?试谈一谈这一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三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回答: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出自哪两个条约,签订于何时?    
(3)材料三和材料二相比,在赔款和开放的通商口岸两方面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对比两则材料,说出材料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下午,十几个学校的学生近3000人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6月3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厂罢工和商店罢市……6月28日和会对德和约签字,中国代表团拒绝出席此次全体会议,没有在该项和约上签字!   
——金冲及《二十世纪史纲》
(4)请说出材料四事件发生的背景。从材料看,这一历史事件的哪一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一事件所体现出的那些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2.
中国近代化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据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什么? 
材料二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摘编自《中国近代通史》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粱启超
(3)为实现材料三中“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结果和影响如何?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综上所述四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其主张和历史作用上有什么相同点?

2.选择题(共16题)

3.
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
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B.赔款白银4.5亿两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
“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但可以壮国家的声望。”这是19世纪末一位民族英雄的豪言壮语。这位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5.
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6.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期间发生了一系列大事,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天京陷落  
②金田起义  
③天京事变 
④北伐西征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②③④①D.②④①③
7.
“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8.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反映出义和团的主要斗争目标是(  )
A. 清政府 B.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C. 资产阶级 D. 汉族地主武装
9.
“中国人口约为4 亿5 千万,列强要求中国赔款4 亿5 千万两白银,用意是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纳1 两白银的‘罚金’,借此惩罚、侮辱所有的中国人。”该材料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0.
纪录片《复必之路》的解说词中写道:“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
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1.
1875年洋务派开始创办新式海军,到1894年分别建成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水师,共有船舰六七十艘。这表明近代中国
A.海防建设已经初具规模B.举办洋务已经取得一致共识
C.军事实力已经匹敌欧美D.海军建设旨在保护海外贸易
12.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选项中属于他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有( )
①组织兴中会  ②建立中国同盟会   ③创办黄埔军校   ④创建南京国民政府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3.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建立他的独裁统治,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的具体体现为
①出卖维新派
②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③接受“二十一条”
④宣布成立中华帝国
⑤派人刺杀宋教仁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②④⑤
14.
袁世凯复辟帝制野心日渐暴露后,极力反对其复辟帝制的有
①孙中山  
②梁启超  
③蔡锷  
④康有为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5.
洋务派试图通过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来“求强”、“求富”,以挽救清王朝。洋务派为“求富”而创办的民用工业是(  )
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D.轮船招商局
16.
1910年春,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
A. 兴中会 B. 中国同盟会    C. 中国共产党    D. 中国国民党
17.
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胡适B.李大钊
C.陈独秀D.蔡元培
18.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中,天安门是一个特殊的“见证者”在它见证的1919年5月4日的游行示威中,青年学生喊出的口号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