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界内不准中国人居住。
(1)材料一的内容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的中国的新人。”
(2)引起材料二中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界内不准中国人居住。
(1)材料一的内容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的中国的新人。”
(2)引起材料二中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惟欲征服支那(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则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是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以上内容出自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1927年7月25日呈给昭和天皇的秘密奏章,也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
(1)《田中奏折》中提到了“征服满蒙”,为了“征服满蒙”,日本制造了哪一历史事件?
(2)这一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和共产党分别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
(3)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的做法引起了国民党内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的不满,1936年12月12日,他们发动了一场震惊中外的事件,这一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4)为了征服中国,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出兵中国华北,制造了一次事变,血染卢沟桥。这一事变是什么?在这次事变爆发后,两位国民党将领英勇牺牲,但是仍然未能阻止日本侵略的步伐。牺牲的这两位国民党将领是谁?
(5)在这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其标志是什么?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接受改编,奔赴抗日战场。中共的军队改编为哪两支部队?)
(7)请写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典型战役各一例。这两场血战的指挥官分别是谁?
(8)这两场血战对中国人民的抗战起到什么作用?
(9)经过十四年的抗战,中国人民最终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但是这场胜利也离不开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帮助。在一次欢庆抗战胜利的晚会上,主持人出了一则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打一位历史人物)”谜底中有“屈原”“苏武”的说法,你如道这两个谜底的含义是什么吗?
材料 “惟欲征服支那(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则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是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以上内容出自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1927年7月25日呈给昭和天皇的秘密奏章,也就是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
(1)《田中奏折》中提到了“征服满蒙”,为了“征服满蒙”,日本制造了哪一历史事件?
(2)这一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和共产党分别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
(3)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的做法引起了国民党内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的不满,1936年12月12日,他们发动了一场震惊中外的事件,这一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4)为了征服中国,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出兵中国华北,制造了一次事变,血染卢沟桥。这一事变是什么?在这次事变爆发后,两位国民党将领英勇牺牲,但是仍然未能阻止日本侵略的步伐。牺牲的这两位国民党将领是谁?
(5)在这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全民族抗战局面正式形成,其标志是什么?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接受改编,奔赴抗日战场。中共的军队改编为哪两支部队?)
(7)请写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典型战役各一例。这两场血战的指挥官分别是谁?
(8)这两场血战对中国人民的抗战起到什么作用?
(9)经过十四年的抗战,中国人民最终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但是这场胜利也离不开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帮助。在一次欢庆抗战胜利的晚会上,主持人出了一则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打一位历史人物)”谜底中有“屈原”“苏武”的说法,你如道这两个谜底的含义是什么吗?
2.判断题- (共1题)
3.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下面是四幅图片的信息,请将信息中错误的地方指出并改正过来。
图1: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以“自强”为目的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
错误:
改正:
图2:188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10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请求光绪帝实行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错误:
改正:
图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主、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错误:
改正:
图4: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倡“自由”和“平等”,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错误:
改正:
(2)根据以上四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其代表的历史事件。

(1)下面是四幅图片的信息,请将信息中错误的地方指出并改正过来。
图1: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以“自强”为目的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
错误:
改正:
图2:188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10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请求光绪帝实行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错误:
改正:
图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主、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错误:
改正:
图4: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倡“自由”和“平等”,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错误:
改正:
(2)根据以上四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其代表的历史事件。
3.选择题- (共19题)
4.
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
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 B.赔款白银4.5亿两 |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D.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5.
从反映历史要素的类别看,历史地图可分为疆域图、形势图、分布图等。下边这幅战争形势示意图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C.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
6.
下面是资产阶级革命家章炳麟讽刺慈禧太后的一副对联。上联为: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下联为: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与对联中“何日再到古长安”和“六十割台湾”相关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的签订 |
B.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
C.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
D.八国联军侵华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
7.
下列关于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性质
②民主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对被统治阶级来说,不是民主而是专政
③实行民主制度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④民主存在于民主制国家,专政存在于专制国家
9.
下图中的人物是在19世纪末我国的一次变法运动失败后被杀害的,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

①提倡办实业 ②开办新式学堂 ③广开言路 ④训练新式军队

①提倡办实业 ②开办新式学堂 ③广开言路 ④训练新式军队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④ | D.①③④ |
10.
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中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是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它( )
A.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 B.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
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 D.宣告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
13.
下面是一份公函,根据其中反映的信息判断这份公函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
平民教育委员会诸同志:
弟因脑病日增,组织部及秘书处事务又繁,平教委员会常务委员势难胜任,恳予准许辞职,另推一人接替。本月常务委员会议请到伯伦同志代理出席。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五月廿六日
平民教育委员会诸同志:
弟因脑病日增,组织部及秘书处事务又繁,平教委员会常务委员势难胜任,恳予准许辞职,另推一人接替。本月常务委员会议请到伯伦同志代理出席。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五月廿六日
A.国民革命时期 | B.中共开展土地革命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重庆谈判时期 |
14.
刘伯承元帅在《回顾长征》中写道:“_______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弄得敌人扑朔迷离,处处挨打,疲于奔命。”横线处应填写的最恰当的历史事件是( )
A.长征开始 | B.渡过湘江 | C.遵义会议 | D.突破四道封锁线 |
15.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这样一段话:……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愿望是( )
A.正视历史,不容篡改 |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
C.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 D.记住历史,记住仇恨 |
17.
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悲喜剧,在报纸的头版中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1949年4月22日,李先生最有可能在当天报纸上阅读到的头条新闻是( )
A.城头变幻大王旗,清帝宣统下诏退位 |
B.火烧赵家楼,30多名学生遭政府逮捕 |
C.应蒋之邀,***抵渝共商建国大计 |
D.***、朱德下令渡江,南京解放在即 |
18.
漫画常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某一时期复杂的政治形势。下图是漫画家张仃1946年完成的的作品“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这幕“童话”指的是


A.甲午中日战争 |
B.五四运动 |
C.九一八事变 |
D.七七事变 |
19.
为了纪念西安事变81周年,某班同学准备办一期黑板报。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相关材料,你认为可以入选的是( )
①西安事变是在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
②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逼蒋抗日
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④张学良被赞为“伟大的爱国者”“千古功臣”
①西安事变是在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
②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逼蒋抗日
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④张学良被赞为“伟大的爱国者”“千古功臣”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