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新店初中2018年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270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9

1.综合题(共5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联军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到1901年腐败的清政府在这场战争中又战败了,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1)材料一所示内容反映的是哪次列强侵华战争?
(2)这场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材料二  7月中旬,联军攻陷天津。慈禧太后慌忙派人向列强求和,联军不予理睬,继续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逃跑。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命令清军斩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联军“助剿”。
(3)材料二所反映的这场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上述材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是在哪些人的联合镇压下失败的?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有七件已经回归祖国,它们是鼠首、兔首、牛首、虎首、猴首、猪首和马首。另外五件龙首、蛇首、羊首、鸡兽、狗首铜像流失在外。
(1)说出材料一中的兽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的。劫掠者是谁?
材料二 如图

(2)材料二的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列举该条约有关割地的内容。
材料三 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3)材料三中的“辛丑”指的是哪一年?在这一年签订的是什么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有何影响?
(4)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3.
材料阅读题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在中国建工厂、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

材料二的图片是近代史上中国和日本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场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出现的现象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有关?请说出其相关内容。
(2)材料二中中国和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 请列举出这个条约有关割地的内容。以及这个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洋务运动使中华民族开始了强国之梦,给中国带来了西方文明的曙光,是中国处于十字路口时历史的选择。
材料一:

(1)洋务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
材料二:

材料三:19世纪90年代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家近代钢铁企业。“烟囱凸起,矗立云霄”“化铁炉之雄杰,碾轨床之森列,汽声隆隆,锤声丁丁,触于眼帘、轰于耳鼓者,是为二十世纪中国之雄厂耶!”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二和材料三体现了洋务运动的哪些主要内容。
(3)下方图片再现了洋务派创办的哪两大企业?这两类工业之间有何共同点?(举出两个方面即可)

材料四:

(4)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五:

(5)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谈谈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5.
观察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图乙分别是戊戌变法运动中的哪两位维新志士?
(2)引发这场运动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光绪帝支持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何在?
(3)维新派的改革措施触犯了谁的利益?这场运动的结果怎样?
(4)戊戌变法运动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历史教训?

2.简答题(共2题)

6.
结合具体史实说说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7.
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异同?

3.选择题(共32题)

8.
《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在地理位置上的突出表现是
A.深入到中国内地B.集中到沿海一带
C.分布在中国最富饶的地区D.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9.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内容中,最能说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A.赔款白银4.5亿两
B.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C.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D.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10.
有人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此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1.
有学者这样评述:“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指
A.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条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2.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A.主张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B.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训练和装备新式海陆军
D.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
13.
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D.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些抵制
14.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一种艺术形式。漫画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现象
A.五口通商
B.租界设立
C.瓜分狂潮
D.门户开放
15.
有人说:“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苛刻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6.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1898年进口货物总值比1894年增加了29.3%.与这一现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左宗棠收复新疆,扩大了同西方各国的贸易联系
C.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
17.
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纪年方法,如“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等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几个连续的年份。下列发生在“戊戌”年的史实有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谭嗣同英勇就义
③京师大学堂创办
④八国联军侵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8.
“维新运动决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败。从一开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阵思想的巨浪。当1895年以后政治的活动展开时,它所唤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过来又加深和扩大了这阵巨浪。”这主要反映了戊戌变法
A.是一次成功的政治变革
B.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
C.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9.
“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是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
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D.巴黎和会——国民大革命
20.
中国近代史上有这么一位人物:他既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兴办洋务运动以求富国强兵。这位人物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21.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侵略者纷至沓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对条约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南京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入到内陆
②《马关条约》打击了中国民族工业
③《辛丑条约》使清王朝的内政外交受洋人控制
④三个条约的签订都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22.
“这次战争,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沉沦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次“战争”是指(  )
A.甲午中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D.人民解放战争
23.
《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在内容上最大的不同点是(   )
A.割占中国领土面积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大
C.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多D.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24.
标志着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愿望破产的是 (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C.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D.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
25.
2014年2月10日,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以“感动”为标准评选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已经进行了12年。如果可以对历史人物进行评选,你认为1894年感动中国人物最有资格当选的是(   )
A.B.C.D.
26.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弧形轨道末端水平,离地面的高度为H,将钢球从轨道的不同高度h处静止释放,钢球的落点距轨道末端的水平距离为s.

27.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弧形轨道末端水平,离地面的高度为H,将钢球从轨道的不同高度h处静止释放,钢球的落点距轨道末端的水平距离为s.

28.
这是义和团运动时期流传的揭帖:“……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据此判断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
A.反帝爱国运动B.反帝反封建运动C.爱国官兵的反帝运动D.普通的农民运动
29.
如果请你担任历史记录片《1908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拍摄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该设计的场景是( )
A.许多外国公使在散步B.大量北京居民在准备晚餐
C.某国使馆在举办舞会D.有外国军队在军事操练
30.
鲁迅回顾历史时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开始了
A.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
31.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务,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持此观点的人是
A.B.C.D.
32.
1898年6月,下图人物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下列关于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公车上书”标志着变法的正式开始
B.变法内容包括改革政府机构,建立民主共和国
C.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变法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33.
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洋务运动,这一运动没能挽救腐朽的清王朝,但在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下列选项中最能促成“柳成荫”的是(   )
A.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B.创建了三支近代海军,增强了海防力量
C.修建了铁路,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
D.创办大生纱厂,成为实业救国的典型代表
34.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的近代化
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35.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创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其间兴办了京师同文馆
D.经过洋务运动,使清政府富强起来
36.
洋务运动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近代工业是    (    )
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D.福州船政局
37.
“公车上书”发生的导火线是()
A.《天演论》敲响警世洪钟
B.中国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对于一些重要的不平等条约
C.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D.《马关条约》的签订
38.
初三(一)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小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
A.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B.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39.

The weather in Kunming is warm. The temperature always stays                  zero all year round.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简答题:(2道)

    选择题:(3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