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2017年是中日建交45周年。回顾过去,中日两国有着近两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但近代特别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军全面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材料一 东北地区成为日本扩张主义的第一个目标并不是偶然。中国东北角上的这个地区具有两个有利条件:与南京中央政府的联系松散,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铁、煤和辽阔、肥沃的平原。此外,日本已通过过去商定的条约获得了在满洲的某些特权,这些特权可以用来为其侵略行径找到借口。
材料四 下图。

何应钦(左)代表中国接受日军投降书
仔细阅读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日本侵略中国时率先入侵东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因素。
(3)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三的时空简表。
(4)材料四场景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请你为促进中日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材料一 东北地区成为日本扩张主义的第一个目标并不是偶然。中国东北角上的这个地区具有两个有利条件:与南京中央政府的联系松散,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铁、煤和辽阔、肥沃的平原。此外,日本已通过过去商定的条约获得了在满洲的某些特权,这些特权可以用来为其侵略行径找到借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国共合作进程大事年表时间 | 大事 |
1936年12月 | 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抗日,联合行动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
1936年12月 | 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进行协商,宋美龄到达西安,与张、杨等就西安方面提出的六项主张进行谈判并达成了协议,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
1937年9月 |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
——《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抗日战争主要战役时间简表战场 | 时间 | 空间 | 人物 | 意义(地位) |
正面战场 | 1938年3月 | A | 李宗仁 |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
1938年6月—10月 | 武汉 | | B | |
1941年12月 | 长沙 | | 在国内国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 |
敌后战场 | 1937年9月 | C | | 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
1940年下半年 | 华北 | D |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
材料四 下图。

何应钦(左)代表中国接受日军投降书
仔细阅读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日本侵略中国时率先入侵东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因素。
(3)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三的时空简表。
(4)材料四场景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请你为促进中日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2.
利用关键词进行记忆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我们可以把“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创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和“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这四部分内容的关键词概括为
A.武装革命、建立民国、转移权力、国家分裂 |
B.维新变法、建立民国、转移权力、军阀混战 |
C.师夷长技、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 |
D.武装革命、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科学 |
3.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灾难史、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的抗争史。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有何影响?
(3)概括材料三中所叙述内容的历史事件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最能反映学生向国民党当局请愿目的的口号。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5)上述四则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或群体都在国家民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体现了什么民族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发扬这种精神?
材料一:1894年的黄海海战中,率领致远舰奋起作战。其后弹药用尽,他下令加速猛撞日舰“吉野号”,最后与全舰士兵壮烈殉国。
材料二:
图一:运动中的口号 | 图二:上海民众声援北京学生 | 图三:获得返校学生受到欢迎 |
材料三: 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们痛感“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书桌了”。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
材料四:中央诸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邃于数小时内决定张学良之处罚……然而个人实未敢苟同,因此立下决心愿竭我全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迅速之解决。——宋美龄《西安事变回忆录》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2)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有何影响?
(3)概括材料三中所叙述内容的历史事件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最能反映学生向国民党当局请愿目的的口号。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5)上述四则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或群体都在国家民族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体现了什么民族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发扬这种精神?
2.选择题- (共24题)
5.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来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泰晤士报》当年报道的事件是
A.淞沪会战 |
B.一二·九运动 |
C.东北抗日游击战争 |
D.南昌起义 |
6.
“一个17岁的男孩讲了这样的一件事。(上月)14日,大约有一万多名年龄在15-30岁的中国人被带出南京城到靠近轮渡码头的长江边,在那里日本人用野战炮、手榴弹和机关枪向他们开火,大部分尸体被抛进了江里,有一些被堆起来焚烧,而有三个人侥幸地逃脱了。这男孩估计这一万人中大约有6000人是被俘的军人,而4000人则是平民。这男孩胸部中了一枪,但不严重。”(《罗伯特·威尔逊日记(1938年1月3日)》)我们可以从这则日记中得到的有效历史信息是
A.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了屠杀平民的罪行 |
B.罗伯特是一名医生,他当时救了这一男孩 |
C.日本制造的旅顺大屠杀,充分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
D.日本国内右翼分子极力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 |
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的领袖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以下哪一陈述符合***的“新的革命策略”
A.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转战湘南 |
B.“八七会议”上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
C.秋收起义期间,***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 |
D.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
8.
对下图历史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时局漫画“慈禧太后跑路”

时局漫画“慈禧太后跑路”
A.此事件发生于英法联军进犯北京之际 |
B.太后西逃途中,下令镇压义和团运动 |
C.太后西逃途中,决定利用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
D.太后回京后,签订了《北京条约》 |
9.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主席指示人民解放军的入城仪式一定要从东交民巷经过。2月3日,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地通过了东交民巷,全世界都读懂了这划时代的意义。这意味着胜利的中国人民摆脱了下列哪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0.
根据下面表格并结合所学,推论正确的是
①屡次赔款与列强的贪婪有关;
②从19世纪末开始,列强经济侵略方式转为以资本输出主;
③《马关条约》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辛丑条约》“不割地”与列强在此之前已经瓜分中国和接受“门户开放”政策有关
| 《南京条约》 | 《马关条约》 | 《辛丑条约》 |
割地 | 正确 | 正确 | |
赔款 |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开放口岸 | 正确 | 正确 | |
协定关税 | 正确 | | |
投资设厂 | | 正确 | |
保障安全(中外双方) | | | 正确 |
①屡次赔款与列强的贪婪有关;
②从19世纪末开始,列强经济侵略方式转为以资本输出主;
③《马关条约》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辛丑条约》“不割地”与列强在此之前已经瓜分中国和接受“门户开放”政策有关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1.
1918年,一位先进知识分子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指出“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在中国,他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这一位先进的知识分子是
A.陈独秀 |
B.*** |
C.董必武 |
D.李大钊 |
12.
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1及诠释。下列史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的是
A.义和国和八国联军研究的最新成果 |
B.八国联军害义和国团民(照片) |
C.五四时期的爱国纪念章 |
D.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工人利物 |
13.
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是:立法、司法与行政权三权分立。这部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理念,在中国近代也有一份体现相同理念的文件是
A.“明定国是”诏书 |
B.《资政新篇》 |
C.《天演论》 |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5.
仔细阅读下图《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从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北伐军是从广州出发的 |
B.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
C.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
D.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了松花江流城,震动全国 |
16.
(6月23日)废除八股试策论”,“(8月30日)裁撤……京外大小冗员”上述材料是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的片段,该事件是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18.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列强都是从海上先进犯广东,接着沿海岸线一路北上进犯。甲午战争期间,日军在黄海海战后夺取了制海权,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从以上的近代战争我们可
A.广东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B.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 |
C.李鸿章的避战自保导致日本夺取制海权 |
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
19.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广大贫苦的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还领导革命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这些措施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红色政权。”据此,以下不属于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是
A.红军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
B.***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 |
C.***率领工农革命军开展游击战争 |
D.根据地军民开展经济建设 |
20.
林则徐在上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指出:“迫(等到)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 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
A.鸦片泛滥成灾 | B.西方传教士活动猖撅 |
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 D.国家主权不断丧失 |
23.
1924年5月,孙中山在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这个“军官学校”的办学特点是( )
A.重视军事训练 | B.军事政治并重 | C.重视政治教育 | D.重视军事理论 |
24.
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A.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
C.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
D.面积最大的革命根据地 |
26.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因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B.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
C.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 D.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6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