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1)材料一的这场运动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运动中,中国近代企业开始出现,请写出其中以“求富”为口号的任一企业名称。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这场运动失败的原因。
(3)材料三是对哪一场运动的评价?“新学家们”指的是资产阶级哪一派别?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这场活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和文化的尝试。自强的努力仅仅触及了现代化的表皮,而没有获得工业化的突破。洋务派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1)材料一的这场运动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运动中,中国近代企业开始出现,请写出其中以“求富”为口号的任一企业名称。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这场运动失败的原因。
(3)材料三是对哪一场运动的评价?“新学家们”指的是资产阶级哪一派别?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哪个条款使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中国经济的作用?
(2)材料二条约的签订跟哪场战争有关?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南京条约》相比,该条约最大的危害体现在哪里?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请指出该条约对近代中国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综上所述,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爱国志士,你会提出什么样的救国方案?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南京条约》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哪个条款使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中国经济的作用?
(2)材料二条约的签订跟哪场战争有关?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南京条约》相比,该条约最大的危害体现在哪里?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请指出该条约对近代中国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综上所述,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爱国志士,你会提出什么样的救国方案?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义和团民谣:“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材料二:7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天津。慈禧太后慌忙向外国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继续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逃跑。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命令清军斩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和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误国殃民”?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
(2)材料一中法、英、俄“心胆寒”“势萧然”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材料原文回答)
(3)八国联军中的八国指哪些国家(指出2个即可)?它们何时开始侵略中国?
材料一:义和团民谣:“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材料二:7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天津。慈禧太后慌忙向外国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继续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逃跑。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命令清军斩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和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误国殃民”?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
(2)材料一中法、英、俄“心胆寒”“势萧然”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材料原文回答)
(3)八国联军中的八国指哪些国家(指出2个即可)?它们何时开始侵略中国?
4.
“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透过李鸿章洋务历程,体验洋务自强的艰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各题。
材料一 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
(2)根据材料二概括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起到的作用。
材料三 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3)根据材料三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有哪些。
(4)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说说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
材料一 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
(2)根据材料二概括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起到的作用。
材料三 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3)根据材料三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有哪些。
(4)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说说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
2.选择题- (共22题)
6.
有人说:“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此处的“战争”分别指
A.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
B.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
D.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2.
《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五四运动 |
13.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专家,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 |
B.香港岛 |
C.台湾 |
D.辽东半岛 |
14.如图,一只甲虫在5×5的方格(每小格边长为1)上沿着网格线运动.它从A处出发去看望B、C、D处的其它甲虫,规定:向上向右走为正,向下向左走为负.如果从A到B记为:A→B(+1,+4),从B到A记为:A→B(﹣1,﹣4),其中第一个数表示左右方向,第二个数表示上下方向,那么图中
15.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A.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
B.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
C.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
D.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
16.
某文献中记载;“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该文献是
A.《北京条约》 |
B.《南京条约》 |
C.《天津条约》 |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
17.
(2015·湖南衡阳)历史大戏《台湾·1895》曾在央视一套热播,剧中李雪健饰演的李鸿章在1874年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被笑指犯下了低级的历史错误。这是因为()
A.李雪健与李鸿章在形象上差异很大 |
B.李鸿章没有经历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圆明园是甲午中日战争后被日军所烧 |
D.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19.
1897年11月,山东发生“曹州教案”,德皇更对其舰队训言,谓:“如中国阻挠我事,以老拳挥之”。由于德国在山东的侵略行径,使得山东人民对外国侵略者极为反感。在此背景下,出现了
A.禁烟运动 |
B.太平天国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20.
“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材料中导致中国“国将不国”的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 | B.《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21.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主要是指
A.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 |
C.赔款数额巨大,清朝经济被帝国主义完全控制 |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
23.
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洋务运动,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柳成荫”的:
A.修建了铁路,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 |
B.创建了三支近代海军,增强了海防力量 |
C.引进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企业 |
D.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25.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孤军奋战,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最终失败,这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中国人民觉悟程度太低 |
B.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低 |
C.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 |
D.中国自然经济残余的影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