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元;英商进口货物应缴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等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2)材料一、材料二的不平等条款中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3)分析材料一、材料二中的经济侵略手段各有什么侧重点?
(4)材料三中哪一条款表明清政府已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概括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5)综合上述三则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你有何感想?
材料一 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元;英商进口货物应缴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等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2)材料一、材料二的不平等条款中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3)分析材料一、材料二中的经济侵略手段各有什么侧重点?
(4)材料三中哪一条款表明清政府已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概括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5)综合上述三则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你有何感想?
2.
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白《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国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这一新革命方法的得出是总结借鉴了哪些革命的经验教训?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白《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国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这一新革命方法的得出是总结借鉴了哪些革命的经验教训?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
2.选择题- (共30题)
4.
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10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浴血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
A.南京 |
B.武昌 |
C.广州 |
D.东京 |
10.
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很失望,因为通商口岸并没有带来所期望的贸易扩张。英方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获得更多的租界。为此,英国( )
A.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 B.在北京划定使馆界 |
C.成立了“洋枪队” | D.在中国开设工厂 |
11.
后人曾用“甘棠”(惠政于民)比喻西征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并沿途栽树、造福百姓的左宗棠。左宗棠“西征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是指( )
A.平息倭患 |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 C.收复新疆 | D.抗击洋枪队 |
14.
马克思说:俄国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在中国获得的好处都要多。十九世纪中期,俄国在中国获得的主要“好处”是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 B.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
C.获取了中国大量赔款 | D.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
16.
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
A. 舰船数量的劣势 B. 洋务运动的贡献
C. 甲午战败的原因 D. 维新变法的成效
A. 舰船数量的劣势 B. 洋务运动的贡献
C. 甲午战败的原因 D. 维新变法的成效
17.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指的是哪次战争的失败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中日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8.
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副武装昂首从东交民巷旧使馆区穿过以宣誓主权。自此,中国武装人员不得进入东交民巷的耻辱历史宣告结束。规定东交民巷不准中国人居住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21.
1913年春,宋教仁被杀手刺杀于上海火车站,经过调查杀害宋教仁的幕后黑手竟是袁世凯。“宋教仁案”从本质上反映了
A.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 | B.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 |
C.美日争夺中国的斗争 | 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
22.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 B.军事技术 | C.经济组织 | D.教育制度 |
26.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A.师夷长技 |
B.实业救国 |
C.民主科学 |
D.救亡图存 |
27.
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亊件直接有关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C.《马关条约》的签订 |
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28.
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章课本一律废止。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30.
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〇〇〇〇〇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A.五四运动 | B.中共一大 | C.遵义会议 | D.中共二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