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21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9

1.综合题(共2题)

1.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学堂、上海制造总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二 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自强先“求富”,强调以“富”为基础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的主张……但因为企业受到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带上了浓厚的封建性。企业能否发展,与封建势力的控制往往成反比。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因为民族独立的中国。“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孙中山迭集》

(1)举出材料一中第一至第三期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向西方学习过程相联系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回答,洋务派为什么要“求富”?概括指出“求富”路上最大的阻碍因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一个“求富”企业。
(3)材料三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中的哪个部分内容?“三民主义”是由谁提出来的?
(4)近代社会各阶层的探索都取得过一系列成就,但最终未能使中国实现现代化。你认为近代中追求“近代化”的历程为什么会充满艰难与曲折?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使死气沉沉的国民党获得了新生。……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使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也得到了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材料二:国难当头,中国共产党为建立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由内战转向和平的转折点,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一直评价很高,认为是挽救了国家民族的一大危机。
材料三:1937年9月下旬,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开始了近代以来空前规模的民族解放战辛。
(1)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成功的标志是什么?这次合作开创了中国革命怎样的新局面?
(2)材料二中“国难当头”指什么?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派谁到西安参加谈判?材料二中,中共中央为什么对西安事变有如此高的评价?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能够与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对于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你有什么感悟?

2.选择题(共24题)

3.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相信“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为扭转这一局面,英国采取的行动是
A.割占中国香港岛
B.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在中国设立工厂
D.抢劫北京城
4.
1929年,***的《清平乐·蒋桂战争》-词写道:“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这首词描述历史场景客观上
A.推动了北伐的顺利进军
B.打击了各派军阀
C.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D.有利于反围剿的胜利
5.
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文,“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订,明确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的概念,引导年轻一代更真实、全面地了解抗战历史。“中国十四年抗战”史的开端始于
A.卢沟桥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
6.
抗战期间八路军“杀倭贼”的表现是
①血战卢沟桥
②平型关大捷
③台儿庄大捷
④百团大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7.
1948年底,著名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8.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不久很快陷入低谷,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波浪形态
C.战争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D.封建主义严重制约了民族资本发展
9.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教育与近代文化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洋务运动创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校
B.百日维新时创办京师大学堂
C.1903年,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D.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10.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一文件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它的价值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这一文件”指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变法通议》
11.
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最能体现作者描述状况的是某不平等条约中的哪项规定
A.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划定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D.割占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12.
“千名举人群情愤,书生意气挥方道。拒和迁都行变法,轰动京沪为国谋。”此歌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战争
B.五四运动
C.公车上书
D.义和团运动
13.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护国战争
②宋教仁遇刺
③袁世凯称帝
④二次革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③①
D.①③②④
14.
如图为近代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A.主要战场在湖南和江苏
B.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
C.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
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15.
《伦敦新闻画报》中有这样一段评述:“它确定了千百万的赔款和源源不断的茶叶供应,刺激了我们的贸易,永久割让给我们一座岛屿。总之,它让战争达到顶点,让我们获得了比想象的还多…”这段话评述的是
A.虎门销烟
B.《南京条约》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丑条约》
16.
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是在(   )中提及的?
A.《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南京条约》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7.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刊物,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这里的“刊物”指的是(  )
A.《民报》B.《青年杂志》C.《时务报》D.《国闻报》
18.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①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②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③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④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9.
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A.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C.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D.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20.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 “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公司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这说明洋务运动( )
A.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C.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D.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1.
1921年,十三位代表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秘密会议,为躲避搜查,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游船上举行。该历史情景反映的应是(  )
A.同盟会建立B.中华民国成立
C.建党伟业D.西安事变
2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
A.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B.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C.建立井冈山根据地,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23.
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说明。《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
A.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B.日记时间的一致性
C.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D.日记内容的丰富性
24.
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它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反对外来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它”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5.
1945年8月,***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山城为之沸腾。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A.“打倒列强,铲除军阀”B.“要和平,争民主”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26.
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列不能反映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A.禁缠足,倡女权,男父平等新追求
B.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C.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D.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