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第七联盟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21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9

1.综合题(共3题)

1.
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近代中国人民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39年3月,清朝钦差大臣到达广州,通知外国商人在三天内将所存鸦片烟土全部缴出,听候处理,并宣布:“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搜狗百科》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 ?》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自称“本大臣”的是谁?请概括一下后世对他禁烟之举的评价。
(2)据材料二,指出这段材料的出处。材料中规定分配土地的标准是什么?反映了农民阶级要废除什么的强烈欲望?
(3)请从材料三的角度,分析这场“革命”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2.
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二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人教版八上教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联中的“万寿无疆”讽刺了什么事件? “三军败绩”代指哪一场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
(2)据材料二,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前期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根本原因。
3.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主题设计了以下几个栏目,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相关问题。
栏目一:(成立条件)五四运动后,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积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准备。1920年,金华籍教育家陈望道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同年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建。
(1)陈望道等人的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哪些准备?
栏目二:(经典内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简表

(2)请你将上面“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简表”中的A和B处填写完整。
栏目三:(重大意义)
(3)请你根据本学期的课本知识及其探究,将上面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大意义”栏目填写好。
栏目四:(本质特征)
(4)“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你是如何理解当中的“新”字的?
(5)通过以上探究活动,结合历史课本知识,简述一下你对共产党本质特征有怎样的认识?

2.选择题(共19题)

4.
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洋务运动的内容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兴办新式学堂
D.派遣学生出国
5.
翻开南京的近代史,累累伤疤让人触目惊心.近代南京的第一道“伤疤”是
A.《虎门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南京条约》
6.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018年11月6日电:一百多年后,一些圆明园文物终于回家了。其中有37件重要石质文物,在北京首场“回归圆明园流失文物展”展出。那么这些圆明园流失的文物是在下列哪次历史战争中被抢劫的
A.第一次鸦片战争B.北伐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
7.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和都城分别是
A.石达开 西安B.杨秀清 广州C.朱元璋 北京D.洪秀全 天京
8.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一揭帖宣示了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封建迷信B.中原闹鬼C.列强侵略D.盲目排外
9.
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马神甫事件”B.因贩卖的鸦片被查禁、销毁
C.“亚罗号事件”D.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10.
“千古艰难唯一死!他的自杀堪称甲午战争史上最为悲壮苍凉的一幕。”材料中的“他”是( )
A.左宗棠B.关天培C.丁汝昌D.邓世昌
11.
1900年7月英国一本漫画杂志登载了题为《中国就要崩溃了》的漫画,同一时期,法国报纸也登载了题为《中国蛋糕》的漫画(见下图)。外国媒体如此认定的主要依据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
C.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
12.
“它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运动。从云南开始的…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国延续的阴谋,恢复的共和制。”材料评述的是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国运动
13.
民生问题是历届“两会”的主题之一,有人大代表曾指出“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就业难”等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
A.孙中山B.康有为C.鲁迅D.张之洞
14.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请问“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的是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5.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B.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C.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局书记。”材料中的“他”是
A.胡适
B.陈独秀
C.蔡元培
D.鲁迅
17.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推动了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A.废除了科举制度B.创办了京师大学堂
C.裁撤了冗官冗员D.改革考试方式内容
18.
孙中山逝世,蒋介石送了一副“主义扬中外,精灵炳日月”的挽联。挽联中的“主义”是指( )
A.民权主义B.三民主义C.民族主义D.民主主义
19.
下列文献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防止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而制定的宪法是
A.
B.
C.
D.
20.
袁世凯死后,北京的人民依然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奸商抬高粮价,大多百姓买不起粮食只能挨饿。当时掌握着北京政府的军阀首领是( )
A.段祺瑞B.冯国璋C.张作霖D.唐继尧
21.
戊戌变法发生在农历戊戌年,这一年是()
A.1895年B.1897年
C.1898年D.1901年
22.
“学生激扬焚贼府,商人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国民革命C.五四运动D.辛亥革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