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抗争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6169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5

1.综合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材料二:保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材料三:“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涉及哪几位历史人物?
(2)请写出三位历史人物的相关历史事件
(3)如果将上述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纳入同一学习主题,请你拟定这个学习主题名称。
(4)结合所学知识,上述三则材料涉及的历史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
材料:2014年3月8日至16日,珍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的圆明园国宝——四大兽首在“保利大都会”销售中心展出。凝聚着中华民族情感的圆明园兽首走了一百多年的回家路,人们终将有幸一睹国宝风采。

请回答:   
(1)四大兽首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哪次战争中被掠走的?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是谁?
(2)十二兽首被掠流浪经历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真实写照,它们被中国人民深深挂念,理应回到祖国怀抱。你认为应当采取什么方式让它们回家?并陈述理由。
(3)俄国是怎样趁火打劫的呢?   
(4)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简答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2)材料二中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条款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结合以上的史料,说说你的感悟。

3.选择题(共15题)

4.
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两次战争的目的相同
B.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
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D.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
5.
有人说:“洋务运动因战争而兴起,又因战争而宣告失败。”此处的“战争”分别指
A.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B.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
“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对这句话这样理解的依据是鸦片战争导致
A.中国由闭关锁国转为开放
B.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7.
“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   (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
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岛;1895年,《马关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领土和主权;1901年,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下列最能体现上述历史的主线是( )
A.中国百年屈辱史B.西方列强侵华史
C.中国人民探索史D.中国人民抗争史
9.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鸦片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10.
“竹枪一杆,打的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生命,保护环境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11.
清政府和西方侵略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中国人民革命,始于( )
A.三元里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12.
我们跨越时空,来到第二次鸦片战争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下列事件你可能看到的选项是( )
①英国军队炮轰广州  ②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
③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④美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最多
A.①②③
B.②④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
有人说:“晚清政府就是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树,英法联军使劲的摇晃这棵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给拾走了。”据所学知识分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另一个人”最有可能指的是
A. 日本
B. 俄国
C. 美国
D. 德国
14.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诗中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曾国藩镇压太平军B.左宝贵英勇抗敌
C.冯子材镇南关大捷D.左宗棠收复新疆
15.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决定割让台湾的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B.《尼布楚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6.
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曾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割占了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7.
如果让你担任记录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时,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
A.各国使馆林立B.某使馆举办舞会
C.居住大量北京居民D.驻扎有外国军队
18.
该书中所阐发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对中国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请你判断此书的作者是(    )
A.魏源B.严复C.马可·波罗D.林则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简答题:(1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